下载此文档

从几个新闻案例看新闻作品的影响力.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几个新闻案例看新闻作品的影响力
【摘要】新闻作品的影响力就是新闻作品公开传播后的反响度及其社会效果,它取决于新闻作品本身的吸引力、感染力、辐射力等。所谓的“一石激起千重浪”,就是对那些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新闻作品影响力的一种形象比喻。
【关键词】影响力新闻案例
一、高度决定影响力
影响力来自新闻主题思想的高度。这里说的高度,主要是指主题思想的立足点要高,立意要高,品位要高。
无数新闻实践证明,要使新闻主题思想有高度,就要有鸟瞰大局的意识,正所谓登高方能望远。正像新闻界不少人在谈及新闻采写经验时常说的:要站在天安门上写报道,要站在月球上看地球,要想总理思考的问题。这当然不是说大家都要去当总理,而是告诫我们,要用总理的眼光去看待所报道的对象和事实以及它们在宏观背景下的意义与价值。请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一篇报道树起一个榜样。
2010年11月18日,《永川日报》破天荒的用头版整版版面刊发了长篇通讯《文绍英和她的136个孩子》。文绍英是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港口社区的党总支书记,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她把自己在社区工作的微薄收入全部拿出来资助贫困学生上学,并“厚着脸皮”四处寻找爱心人士,筹集资金,先后资助了136个濒临失学的孩子完成了学业。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
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主办的七一网首先全文转载,网友好评如潮,一周点击率达15万多人次,创下七一网单条稿件点击率最高记录。人民网以《“傻大姐”文绍英用大爱感动重庆》为题进行转载。《妇女之友》杂志龙源期刊网、重庆妇女网也进行了全文转载。全国先后有40多家媒体进行了转载。
当年11月24日,时任永川区委书记胡际权题词,号召“向文绍英学习,全社会都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之后,永川区掀起了向文绍英学习热潮。
永川区委组织部决定通过“爱心之家”定向资助三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并发出通知,号召全区党员干部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认真学习文绍英同志先进事迹,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永川区委宣传部计划在全区开展文绍英事迹巡回报告会,广泛宣传文绍英的先进事迹,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永川区妇联号召全区妇女,以文绍英为榜样,做一名“爱心妈妈”。永川区朱沱镇党委、政府要求每名机关干部、村居负责人联系帮助一名农村留守儿童,还成立了朱沱企业家扶贫协会,将其中一部分资金用于资助留守儿童。后来,文绍英被评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为什么这篇报道能“一石激起千重浪”?我认为是这篇报道主题思想的立足点高,立意高,品位高。这篇报道不是简单地将文绍英的先进事迹罗列出来,而是经过精心的布局、精心的提炼,让主人翁平凡中见了伟大。如报道在结尾部增加了两个点眼之笔:一是在文绍英的感染下,不少社区干部、单位人员、社会人员纷纷加入爱心行列,当起
“爱心妈妈”、“爱心爸爸”;二是在爱心滋润下一些受资助的孩子参加工作后也加入爱心行列,当起“爱心姐姐”、“爱心哥哥”。这让读者看到了爱心在传递、爱心在接力,使主题思想得到了升华。
二、距离决定影响力
影响力来自新闻的贴近性。古往今来,任何一部经典作品,都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新闻报道,更需要贴近生活,要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从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展示美好前景,激励人民群众同心协力、

从几个新闻案例看新闻作品的影响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buufeh05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