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咬文嚼字.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猜一猜
古代有个书生,在门上挂了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有个地方官路过,马上给他写出了横批,并派人解决了书生的生活问题。你能猜出这幅对联的横批是什么吗?
答案:
缺衣(一)少食(十)
结论: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可见短语变序,就产生了不同的含义。这就是我们要“咬文嚼字”的原因。
有三位作家聚在一起吃饭。甲说:“吃在中国。”乙说:“在中国吃。”丙则长叹曰:“在吃中国。”
体会这三个人所说的话的不同意味。
咬文嚼字
朱光潜
学生通过查词典释义:咬文嚼字指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也可形容卖弄才学或强词夺理。
这些解释无一例外都带有贬义,但在这篇课文中它被赋予了新的涵义,下面我们通过学习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来解读这一新意。
咬文嚼字
解题导入
返回
朱光潜(1897--1986)
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国学功底很深,后在英法留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其中《西方美学史》是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在研究和翻译等治学方面,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走近大师
返回
重点字词
咬文嚼字没镞
岑寂锱铢必较
烟榻蕴藉付梓
尺牍下乘倒涎
(jiáo)
(mòzú)
(cén)
(yùnjiè)
(zǐ)
(chéng)
(tà)
(dú)
(xián)
(zīzhū)
小组合作探究
1、全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 、作者用了哪些材料来证明观点?
合作探究一
明确:1、全文观点:阅读和写作时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返回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读一读比较这组句子,说说在用字上有什么变化?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区别?
材料一
观点:文学的语言与感情有关:句式改变,情感随之而变。
(1)“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增强了语气。自读课文第二段《红楼梦》与《水浒》中的例子体会什么发生了改变情感才随之而变?
返回
合作探究
(2)对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作者怎样评价?
作者评价语:课文第二段:“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并不适宜。“是”在逻辑上是联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全不同。
总结:不同句式,不同意味。
返回
合作探究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改动前后有什么变化?
观点:文学的语言要有文学的意味:增减文字,意味不同。
明确:原文属于细节描写,比较生动;改动以后,优点是变得简洁,缺点是没有了细节描写,只是简单的叙述,缺乏生动的感觉。
材料二
返回
合作探究

咬文嚼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2.35 MB
  • 时间2018-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