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妊娠合并症孕妇的护理
第二节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第二节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目前已明确的肝炎病毒有5种:甲型(HAV)、乙型
(HBV)、丙型(HCV)、丁型(HDV)及戊型(HEV),以
乙型肝炎最常见。孕妇肝炎的发病率为非孕期的
6倍,重症肝炎为非孕妇的66倍,
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
全。
1
第7章妊娠合并症孕妇的护理
第二节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妊娠与病毒性肝炎的相互影响】
、分娩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
(1)妊娠期代谢旺盛,消耗多,肝内糖原储备降低,孕早期摄入减少,体内蛋白质等相对不足,致肝脏抗病能力下降。
(2)孕期大量雌激素须经肝脏灭活,胎儿代谢产物需肝脏解毒,分娩时大量体力消耗等。
由于孕产妇特殊的生理变化,可使肝脏负担加重或使原有肝脏疾病的病情复杂化,易发展为重症肝炎,诱发肝性脑病,对孕产妇健
康危害极大,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
主要原因之一。
2
第7章妊娠合并症孕妇的护理
第二节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分娩的影响
(1)对孕产妇的影响: 肝炎发生在妊娠早期可使早孕反应加重,晚期则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增高;因肝功能受损,凝血因子合成不足,易发生产后出血;重症肝炎常并发DIC,威胁孕产妇生命。
(2)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病毒性肝炎的孕产妇,其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增高,胎儿畸形发病率增加约2倍。通过母婴传播,增加了围生儿感染的机率。
3
第7章妊娠合并症孕妇的护理
第二节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母婴传播
甲型肝炎不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但分娩过程中接
触母血或受粪便污染可使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的母婴
传播途径有:①垂直传播:HBV通过胎盘引起宫内传播;
②产时传播:为主要途径,占40%~60%,胎儿通过产道
时接触含HBsAg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子宫收
缩使胎盘绒毛破裂,母血漏入胎儿血循环使胎儿感染;
③产后传播:母乳喂养及接触母亲唾液传播。丙型和丁
型肝炎也存在母婴传播。戊型肝炎目前已有母婴间传播
的病例报告。
4
第7章妊娠合并症孕妇的护理
第二节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询问有无与病毒性肝炎病人密切接触史,半
年内是否有接受输血、注射血制品史等。有无肝炎病
家族史及当地流行病史等。询问患者的治疗状况,患
者及其家属对肝炎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等。
2、身体状况
孕妇有不能用妊娠反应或其它原因解释的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厌油腻、乏力、畏寒、发热、皮肤瘙痒、可触及肝脏增大、肝区有叩击痛等。
5
第7章妊娠合并症孕妇的护理
第二节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护理评估】
重症肝炎变现:
(1)多见于妊娠晚期,起病急,病情。
(2)表现为:畏寒、发热、皮肤巩膜黄染,尿色深黄,食欲极度减退,频繁呕吐,腹胀、有腹水,可闻及肝臭气味,肝脏进行性缩小。
6
第7章妊娠合并症孕妇的护理
第二节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3、心理-社会状况
孕妇害怕病毒会传染给孩子,导致胎儿畸
形、死胎,从而产生焦虑心理。同时因需要隔离
治疗,病程较长,自尊受到影响,而有自卑、郁
闷、情绪低落等表现。
4、辅助检查
(1)肝功能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增高、血清胆红素增高17mol/L以上、尿胆红
素阳性,对病毒性肝炎有诊断意义。
7
第7章妊娠合并症孕妇的护理
第二节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2)血清病原学检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检测对
明确病原体种类和病情判断有很大帮助。
(3)凝血功能及胎盘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胎盘生乳素及孕妇血或尿中雌三醇含量测定以了解胎盘功能。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病原学检测及意义
HBsAg HBV感染的标志,见于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HBsAb 曾感染过HBV,已具有免疫力
HBeAg HBV活动性复制,传染性强
HBeAb 血中HBV减少,传染性降低
HBcAb-IgM HBV在体内复制,见于肝炎急性期
HBcAb-IgG 肝炎恢复期或慢性感染
8
第7章妊娠合并症孕妇的护理
第二节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5、处理要点
肝炎病人原则上不宜妊娠。
(1)妊娠期
1)轻型肝炎:处理原则与非妊娠期肝炎病人基本相同。
①妊娠早期,积极治疗待病情稳定后行人工流产术。
②妊娠中晚期,注意休息,积极治疗,加强监护,避免应用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如雌激素、镇静麻醉药),并预防感染,有黄疸者立即住院,按重症肝炎处理。
9
第7章妊娠合并症孕妇的护理
第二节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2)重型肝炎保护肝脏,积极预防及治疗肝性脑病。如改善氨异常代谢,限制蛋白质的
中国最美的油菜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