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闻法方式-第三课.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加行教材1/研讨
---前行广释第五课
回顾第四课
一、菩提心的重要性
1、上师讲本法的3个目标
2、见修圆融,践行菩提心,运用佛法拯救有缘可怜人
3、菩提心的力量
二、丙二、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
1、以教证说明密宗的特点
2、分析密宗超胜显宗之处,与显宗共同之处,树立正见
密宗揭示的是显宗的隐藏义,精通密宗可以解释显宗。
站在公平原则上说密宗殊胜。--真理
精进学修10多年,判断—密宗殊胜
遣除:认为藏传佛教的说法—密宗殊胜
3、密宗入门途径多,方便多
4、甚深方便,归根到底依赖于转变意乐——观清净心(螺髻梵王公案说明)
显密各派应当互相圆融,才能得到释迦牟尼佛的究竟密意。
观清净心转变意乐很重要。(五台山朝拜)
心清净与心不清净有极大差别。
有密宗见解,能圆融理解甚深见解。
懂得转变意乐,生正见(胆病患者看海螺)
密宗见解与显宗的见解(牧师对玫瑰花过敏)
5、密宗五圆满:处圆满、本师圆满、眷属圆满、法圆满、时圆满
八个明观方式
得加持
遣惑:大成就者和小法师,同样观法
6、密宗概念:本来常有相续轮
第四课《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分层归摄
丙二、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
第一层:密宗的特点,显密的共同与不同
诚如《三相灯论》中所说: “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是为利根故,极胜秘密乘。”
第二层:密宗入门途径多,方便多
此密宗金刚乘,不仅入门的途径多之又多,而且积累资粮的方便也不乏其数,
第三层:不经苦行即证佛果的甚深方便,归根结底主要依赖转变意乐
加之具有不需要历尽千辛万苦就能现前圣果的甚深方便,这些归根到底就是依赖于转变意乐。如颂云: “诸法即缘故,住于意乐上。”
第四层:清净观
所以,我们在闻法时,不能将传法之处和上师等看成是这般平庸不净的显现,应当明观五种圆满而洗耳恭听。
第五层:明观方式
具体明观的方法:处圆满为密严法界宫, 本师圆满即法身普贤王如来,眷属圆满也就是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的勇士勇母及男女本尊之自性;或者,将说法之处观成铜色吉祥山莲花光宫殿,传法上师明观为邬金莲花生大士,我们闻法的眷属观想成八大持明 1 、君臣二十五尊 2 及勇士空行的自性;或者这样明观:住处圆满为东方现喜刹土,本师圆满为报身金刚萨埵,眷属圆满观想成金刚部的尊众——勇士勇母的自性;也可以将处圆满观为西方极乐世界, 本师圆满明观成无量光如来,眷属圆满观想成莲花部的尊众——勇士勇母、男女本尊的自性。
第六层:明观方式中的法和时间圆满--本来常有相续轮
无论是以上哪种明观方式,法圆满都是大乘法,时圆满就是本来常有相续轮。
一、分析科判
第五课:归摄全文
一、上师是三宝、三根本、三身、三世佛的总集,说明一切万法本来清净。
1、万法本来清净
2、显宗经典隐藏说明
3、上师要求:显密都学,不诽谤、不妄言
4、分析上师是三宝、三根本、三身、三世佛的总集(重点分析)
惹琼巴梦中去邬金净土的启示
上师的恩德胜过诸佛
二、闻法道友无不具足如来藏,是未来佛,说明一切万法本来清净。
1、教证说明众生本是佛
2、听法转变心态重要
3、两种心态,因人而异
三、法器之三过
1、耳不注如覆器之过;
2、意不持如漏器之过;
3、杂烦恼如毒器之过;
4、三过依次障碍闻、思、修。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分层归摄
第一层:万法本来清净
我们务必明确的是,之所以这样观想,是因为这些原本就是这般清净的,而并不是本不清净而观成清净。
第二层:以上师为例说明:上师是三宝总集
(为什么这样说呢?以上师为例,)上师本是三世诸佛之本体,身为僧的本体、语为妙法的本性、意即佛的本体,可见上师是三宝的总集;
第三层:上师是三根本的总集
再者,身为上师、语为本尊、意为空行,上师是三根本的总集;
第四层:上师是三身的总集
也可以说,身为化身、语为报身、意为法身,总集三身;
第五层:上师是三世佛的总集,上师胜过诸佛
上师是过去诸佛之化身、未来诸佛之源泉、现在诸佛之补处。
第六层:上师胜过诸佛
上师摄受了我们这些甚至贤劫千佛也未曾调化的浊世众生,从慈悲与恩德的方面来讲,上师已胜过了诸佛。如颂云:“上师即佛亦即法,如是上师即僧众,一切能作乃上师,师为具德金刚持。”
第七层:众生本为佛
再者,我们所有闻法眷属也无不具有本基如来藏,并且获得了珍宝人身,又幸运地遇到了善知识,而且承蒙他们以方便教言摄受,可以说作为眷属的我们都是未来佛。如《二观察续》云:“众生本为佛,然为客尘遮,垢净现真佛。“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分层归摄
第一层:分析科判
乙二(行为)分二:一、所断之行为;二、应取之行为。
丙一(所断之行为)分三:一、法器之三过;二、六垢;三、五不持。
丁一(法器之三过)分三:一、耳不注如覆器之过;二、意不持如漏器之过;三、杂烦恼如毒器之过。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分层归摄
戊一、

闻法方式-第三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1.10 MB
  • 时间2018-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