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一点体会.doc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一点体会
一、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个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投产,其建设程序包括: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准备阶段、工程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项目后评价阶段,具有时间长、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所谓工程造价管理,就是有效控制管理在投资决策、设计、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等阶段的工程造价发生额,努力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经济效益,或使其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以内。
1、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谈到工程造价的管理,人们便习惯地想到工程预、结算,在以往的造价管理工作中确实是这样,所谓的工程造价管理就是开工前的预算和竣工后的结算,但这种管理方式是事后算帐,只能是被动地反映设计和施工,假如项目在经济不合理,决策上存在失误,设计方案不是最优,那么,造价管理人员就无能为力了。
2、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 设计制度不完善,限额设计未得到全面推行
设计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建设单位没有采取应有的措施促使设计单位精心设计和限额设计,没有优选设计方案,不少设计单位管理体制不完善,片面追求设计的工作量和经济效益,缺乏精品意识,于是设计过于保守,以至于出现肥梁、厚板、结构系数过大,有的漏项、错位等问题大量存在。
(2)施工阶段设计变更随意性大
很多建设单位急于项目开工,对投资额度的要求,建设标准的把握,设计深度的审查、招标文件和合同的完善程度没有严格把关,造成施工过程中的项目想改就改,对更改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没有监督,对更改造成的损失没有相应的责任制约。
(3)现场签证问题多、结算中高估冒算
现场签证漏洞多,人为因数多。一是监理人员对造价管理、预结算知识和有关规定掌握不够,对不应该签的签证盲目签证,结算难度大;二是施工单位在遇到问题不及时办签证,结算时搞突击,造成签证上弄虚作假,以少报多。
(4) 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理念尚未形成
对造价管理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预结算上,致使工程造价管理缺乏全过程、全方位、动态的控制,主要侧重于事后的核算,即对竣工结算进行审核,对其他阶段的控制显得薄弱。
二、各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及方法
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建设过程的关键环节,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合理地使用人、物、财资源,并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就是要事前、主动、有效的体现在造价控制的全过程中,即在投资决策、设计、实施、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把工程造价控制在预期的的限额内,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下面从决策、设计、实施、竣工验收四个主要建设阶段,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和方法简要论述如下:
1、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
决策阶段包括项目建议书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这个阶段的造价管理就是正确的编制项目投资估算,编制投资估算要遵循实事求是,合理利用资源,效益最高原则,要根据项目的性质占有的技术经济资料和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估算方法,正确地做出投资估算,通过投资估算进行多方案比选,分析投资效益和进行投资决策。
如我单位在建某工程时,经过投资估算,砖混结构厂房造价低,彩钢板钢结构厂房造价高,但经过多方面比较,彩钢板钢结构厂房工期快、结构简单,、美观适用,保温性能好,后期维护费用少,建彩钢板钢结构厂房可以早交工、早使用,早见效,最后我院选择了彩钢结构,该工程已于03年底交工,使用效果良好,证明当时我们的决策是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一点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