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的快与慢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知道在实验中其他变量对实验结果的一些影响,会写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并知道实验结果。
科学知识:
让学生明白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体验探究影响快慢因素的乐趣。
2、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的重要性和广泛性。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同样多的固体物质放入同样多的水中,用搅拌、加热等促使溶解加快。
教学难点:
对比试验过程中的相同条件,不同条件的控制。。
教具准备:大烧杯、搅拌棒、小匙、热水、冷水、记录表一二、食盐、废物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 我们前面学习了溶解这个概念,那么什么叫溶解?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那么肥皂会溶解吗?
生:会。
师:但是溶解的很慢,是吗?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是肥皂溶解的快点呢?
生1:搅拌
生2:用热水
生3:切碎
生4:把以上3种方法综合起来
(根据学生猜测板书: 搅拌加热研碎)
师:非常好,但是这些方法都是我们猜测,怎样证明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
生:做实验
评析:学生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将学生的思考聚焦到实验上。
二、教师引导,尝试探究
探究活动一:验证搅拌能否加快溶解
师:我们要证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怎样做比较公平合理,有科学性?
生:水量要一样
师:也就是说要有一些相同条件,那么要有哪些相同条件?
生1:相同的水量,相同的水温
生2:肥皂的量和颗粒的大小要相同
生3:搅拌时间要相同
(教师板书相同条件)
师:除了这些相同条件,还有哪些不同条件?
生: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
(教师板书不同条件)
(学生填写实验记录单,写出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师:由于肥皂切颗粒是不好控制,切出来可能大小不相同,我们今天用食盐来做实验。每包里有3克食盐,同样多的水,每个量杯里都有30毫升的水,待会要检查是否是30毫升,水是常温的,搅拌时间要相同,所以要把食盐同事放到两个量杯里,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像这样控制一个变量,其余的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我们叫做对比实验
(教师出示课件)
温馨提示:
检查量杯里的水是否是30毫升,如果多了用吸管吸出,如果少了就补足。
两包食盐要同时放进水里。
在规定的时间里搅拌。
做完实验,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师: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师:恭喜你们都做的很好。在刚才的实验中,要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我们就要注意实验时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才能证明我们的猜测。这种方法叫对比实验。
评析:学生对比实验的感知循序渐进,教师起一个引领作用,让学生明确对比实验应注意进行变量的控制,为后面的实验探究做好铺垫。经由这样的学习过程,一方面学生通过比较建构起“搅拌可以加快溶解的概念”,另一方面通过感受实验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
三、独立探究,形成概念
溶解的快与慢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