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的生平
(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出身于江西临川一个“书香”人家。他早年即有文名,由于不肯阿附权贵(张居正),直到三十四岁才中进士,不肯受张四维和申时行两位内阁大臣的拉拢(以权臣的威望破格保举他参选庶吉士而入选翰林院),到南京为太常寺博士,掌管礼乐祭祀。(正七品)
张居正像
万历十六年(1588),南京在连年的灾荒之后发生大疫,“白骨蔽江下”,而一个到江南救灾的使臣却在饱受地方官吏的贿赂之后得到提升。汤显祖少年时就希望为国家作一番事业,面对这种残路现实,终于投袂而起,在万历十九年上疏《论辅臣科臣书》,抨击朝廷大臣申时行等:“言官中贿嘱附势,盛作不忠之事。蹿窃富贵者,往往而是。年升闰升以为例,固然矣。故此辈不知上恩,专感辅臣。其所得爵禄,若辅臣与之者。虽他日有败,今日固已富贵矣。”
贬官雷州半岛的徐闻县做典史。两年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
人本思想治县
“遂昌斗大县,赋寡民稀,故学舍仓庚、城垣等作俱废。”
《平昌送何东白归江山》诗序:“予听狱或答囚过,当辄意授晓视之,无恙而后即安。民或斗股相杀伤赴庭下,辄先咐晓谨护之,而徐听其讼……以故五年中县无斗伤答击而死者。”又说:“尝夜半虎伤童子,急呼予。予起燎逐虎。召晓,取巨胜膏……灌童子愈。”
《遂昌新作土城碑》中写道:“杀虎十七而勒杀盗酋长十数人,县稍以震。”
《除夕遣囚》:
除夜星灰气烛天,酴酥销恨狱神前。
须归拜朔迟三日,溘见阳春又一年。
《平昌河桥纵囚观灯》:
绕县笙歌一省囹,寂无灯火照园扃。
中宵撤断星桥锁,贯索从教漏几星。
五年后,本来得到了荐举,但是当时的首辅王锡爵被汤显祖上疏抨击过,因此压下了荐举汤显祖的公文。万历二十六年(1598),他终于怀着满腔悲愤,弃官归临川,并在这一年完成他的代表著作《牡丹亭》。此后家居十八年,主要是过着读书著作、教子养亲的生活。
忙处抛人闲处祝,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影响汤显祖思想的重要人物
罗汝芳、李贽、达观和尚
牡丹亭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明沈德符:“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万历野获编》)
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排遍无人会,自掐檀板教小伶。
————《醉答君东二胥》
hrr汤显祖与《牡丹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