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投《财经问题研究》
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中的美元霸权因素作者简介:何帆(1971—),男,河南荥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和国际金融。张明(1977—),男,四川南充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
何帆,张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北京 100732)
摘要:霸权稳定论指出,霸权国提供公共产品乃是维持国际经济体系稳定的保证。而本文的分析指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不稳定性恰恰来自于美元霸权。当前美元霸权的行使体现为牙买加体系下的中心-外围构架。位于中心的美国获得了铸币税以及通货稳定的收益;而外围国家则更多地承担了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的成本。这种不平衡的构架注定是不会持久的。当前美元霸权对中国的影响包括人民币升值压力、外汇储备的效率损失和汇率风险,以及“冲突美德”的威胁。中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适当削减外汇储备的规模、将FDI的水平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关键词:美元霸权中心-外围构架人民币汇率
一、霸权稳定论与美元霸权
金德尔伯格1973年在他论述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名著《萧条中的世界:1929-1939》中最早提出了霸权稳定论的思想。参见Kindleberger(1973)。
他谈到,自由贸易和稳定的国际金融秩序实质上乃是公共产品,其提供既不能通过“世界政府”,也无法寄希望于国家间的自发合作。“若要使世界经济变得稳定,必须要有一个稳定者,且只能有一个稳定者”。
随后,Gilpin、Krasner和 Keohane等学者从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两个角度发展了霸权稳定论。参见Gilpin(1975)以及Keohane(1980)。
霸权稳定论的核心思想包括:第一,霸权是确保以自由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国际经济秩序获得繁荣和发展的前提保证;第二,霸权国本身必须恪守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念,其政府社会目标和国内权利分配必须有利于国际自由秩序;第三,霸权国在获得其经济政治霸权所带来的各项收益的同时,必须承担两项重要义务,一是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以保障世界自由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二是推动更多的国家加入到全球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中来;第四,竞争优势的转移、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上升和其他国家的搭便车现象,将会造成霸权的逐渐衰弱,而霸权的丧失和追逐必将导致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稳定,直至新的霸权产生。
世界经济的历史似乎恰好吻合金德尔伯格的假说。19世纪未和20世纪初是英国拥有霸权地位的时候,也正是第一次经济全球化的高潮时期;二战之后美国拥有无可挑战的霸权地位,这正是第二次经济全球化出现并达到高潮的时期。尤其是,金德尔伯格指出,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由于英国的霸权地位已经衰落,而新兴的美国却不愿出面提供自由贸易和稳定的国际金融秩序,因此各国陷入混乱的“贸易战”、“货币战”,世界经济由繁荣转向旷日持久的萧条。
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公共产品主要指建立在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的自由开放贸易制度,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公共产品主要指稳定的国际货币。在二战之后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做为一种国别货币一直兼任着世界货币的角色,由此带来的美元霸权是战后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一种重要现象。
美元霸权至少能够为美国带来以下好处:第一,由于美元
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中的美元霸权因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