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1)药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且药物大多质轻(多为花、叶类)而清轻上扬宣散;其归经主入肺、膀胱或肝经,偏行肌表。
(2)功效:使初入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而主具有发汗解表作用。
相关功效释义:
1)发汗解表:解表药多辛散轻扬,具有使患者发汗或微发其汗,使表邪随汗出而解,从而控制疾病转变的作用,达到早期治愈疾病的目的。这就是《》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意思。古时称其为“开鬼门”,鬼(同魄)门即指汗孔,“开鬼门”,即指发汗。
2)发散风寒:解表药中,一般具有性味辛温,人肺与膀胱经,能达表以辛散风邪,温散寒邪的药物,具有治疗风寒表证的作用,如麻黄、桂枝、紫苏叶等。
3)疏散风热:解表药中,一般具有性味辛凉,. 其发汗、发散之力均较发散风寒药为弱的药物,具有治疗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的作用,如桑 叶、菊花、蝉蜕等。
4)发表解肌:即具有治疗外感表证初起有汗的功效。有辛温解肌,如桂枝;辛凉解肌,如葛根。也可以说是比发汗而较弱的解表作用。
(3)适应证:主要用于外感六淫之邪,病位浅在肌表肺卫肌肤所致之表证。症见恶寒、 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其中尤以恶寒为表证特征。表证又分表寒(风寒表证),表热(风热表证),表虚(气虚表证、阳虚表证、阴虚表证、血虚表证),表实(风寒夹湿表证、风寒表实证)等见下表
各类表证症状的要区别
证型
恶寒
发热
汗出
头痛身痛等
舌苔
脉象
风寒表证
重
轻
无汗(或有汗)
头痛身痛,不渴
舌淡苔薄白
浮紧或缓
风热表证
轻
重
多有汗
头痛、头晕、咽痛、口渴
舌淡苔薄黄
浮数
风寒夹湿
重
轻
多无汗
周身酸痛或重
舌淡苔薄白或腻
浮紧或濡
气虚表证
易感冒或反复感冒,或全身乏力,加上述风寒表证或夹湿邪的症状
舌淡苔白
浮、按之无力
阳虚表证
寒重热轻,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言低微
舌淡苔白
沉无力或浮大无力
血虚表证
表证伴血虚特征
舌淡苔白
浮、按之无力
阴虚表证
风热表证加阴虚特征
舌淡苔白
浮虚数无力
有功效及适应证:借其辛散、宜肺、散表、达表透邪之功,有的解表药兼有宣肺利尿,宣肺止咳平喘,宣毒透疹,祛风胜湿止痛,解表消疮等作用,故还可分别用于水肿、,疮疡等疾病的初起阶段而兼表证者。值得注意的是,若上述病症不具备初起而兼表证的前提条件,则不可用,因里 证而不能发汗解表。
相关功效释义:
1)宣肺利尿:即具有恢复肺之通调水道功能,开肺气而利水湿的功效,,小便不利,量少色深黄,腹部胀满,伴有咳嗽气喘 或有寒热,苔白滑,脉浮滑,如麻黄桂枝等药物。
2)宣毒透疹:“肺合皮毛”,若外感表邪而致麻疹,风疹,疹子应出而未出或出而不畅之 时,采用辛散解表的药物,宣发其肺气,使疹毒之邪从皮毛透发于外,使疹出顺利,不致发生变证。
3)解表消疮
解表药归纳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