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重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不断改革创新,融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金融结构不断优化,在金融机构数量、金融市场体系、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飞跃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金融机构数量增多,功能不断丰富,金融体系进一步健全
,国际化趋势初显。随着国家金融管理体制的变化,我市银行体系在改革开放之前经历了几次变迁,但在改革开放之初主要是大一统的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分行,是国家的中央银行和金融管理机关,行使统一金融政策,统一货币发行,统一平衡信贷资金,统一金融市场管理,代理财政金库等职能。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分行成立于1949年12月1日,工商银行1984年7月成立分行后,人民银行开始履行专门的中央银行职能。1972年建设银行重庆分行从人民银行分设,1981年改为中国银行重庆分行。截至2007年末,我市内资银行,市级分行(市联社)共24家,一级支行(地区级联合社)共78家,二级支行(信用社)共779家;中外合资、外资银行分行共6家。银行机构逐步积聚,数量进一步增多,功能不断丰富,银行体系进一步健全,完成了由政府财政部门的出纳向真正商业银行的转变,并向国际化迈出了坚实步伐。
,机构实力逐步增强。从我国开始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市证券机构紧跟国内证券业发展的步伐,从无到有。2007年
,我市有内资证券公司法人机构1家,证券经营机构65家,服务部25家。其中,作为重庆唯一的法人证券公司――西南证券的资产规模流动性和资产质量都有了比较大的发展。近几年每年都有新的证券公司在重庆开设分支机构,证券营业部数量占到全。,%,%。
期货经营机构快速发展。2007年,我市辖区期货经营机构共9家,其中法人机构5家,营业部4家;期货交易量成倍增长,从2000年的300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5888亿元,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保险业务拓展迅速。改革开放之初,我市还没有建立相应的保险经营机构,1980年1月,恢复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重庆市分公司。经过三十年的大力发展,我市保险经营机构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截至2007年,我市保险公司法人机构3家,内资保险公司省(市)级分公司23家,中心支公司26家,中外合资、外资保险公司3家(其中2家外资公司为世界500强),外资公司代表处1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42家(不含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重庆营业管理部1家),其中,保险代理公司22家,保险公估公司6家,保险经纪公司14家。另有中国人保控股重庆市分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重庆营管部和日本财产保险公司重庆代表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38家。重庆保险业已初步形成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并存,中资与外资公司共同发展,国有控股、股份制、政策性等多种形式互为补充的保险市场新格局
。
(二)融资渠道多样化,业务逐步拓宽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金融体系逐步由单一银行机构为主逐步转变为以银行、证券和保险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与此同时,金融融资方式也悄然发生变化,直接融资加快发展并逐渐成为重要的融资渠道。
。,其中,,,,;,其中,工业贷款9亿元,。2007年全市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9978亿元,其中,,;,;,。
,业务量突飞猛进。1986年,企业债券发行,,1993年股票发行,发行额7220万股(主要是A股),;截至2007年,企业债券发行额20亿元,(A股),。1993年,我市的公司开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1个)和深圳证券交易所(2个)上市。直辖后,随着对资本市场作用认识的深化和体制、机制的完善,上市融资步伐加快,十年间共有重庆啤酒、太极集团等14家优质企业顺利实现上市。2007年末,全市已有30家境内上市公司,其中90%发行了A股,,%;,%。
改革开放三十年金融业发展成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