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河南民俗文化.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河南民俗文化
班级:08旅管
姓名:
学号:
日期:2010-04
河南民俗之民间艺术
河南民俗之民间节气
河南民俗之饮食文化
河南民俗之汉族服饰
河南民俗之居住禁忌
河南民俗之拥堵交通
民间艺术
——刘如琢
刘如琢,男,生于1917年 9月,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水淆村人。
刘如琢自幼喜欢剪纸,他的作品构图原始古朴、线条简洁朴拙,呈现大雅和返璞归真之气,是豫西原生态作品的主要代表。
刘如琢一生居住在豫西地坑院里,青青的绿色依附着窑洞的黄土,虽然沧桑却又满目生机。璀璨的阳光下,手捧“花花儿”刘如琢老艺人古朴悠然的神态与剪和纸的自然交融,蕴含着古朴的风情和一种难以言表的韵味,仿佛一幅原汁原味的民俗画映入眼帘,
他的剪纸,古朴大方,拙中见雅。由于自幼喜好美术,经常写写画画的功底,所以在民间传统的剪纸图案上有所创新,并自己创作出许多反映农村生活和自己信仰的题材,如农夫耕田、农夫锄草、葫芦和十字架、葡萄和十字架等作品,惟妙惟肖,十分生动传神。他剪的黑色顶棚团花,石榴十分夸张硕大,里面的籽的结构,用粗狂的井子方格表现,手法非常奇特。石榴莲的莲花,也于常人不一样,处于像与不像之间,既变形还抽象。中间用类似仰韶彩陶图案的线条连接,充满原始神秘的色彩。他剪的黑色窗花,线条简洁,主题突出,陪衬极少,一看就是原汁原味的传统作品。
原生态的剪纸呈现在现代生活里,如同90岁的老艺人穿行在今天的时光里,古朴而又满是生机,生命的顽强让人叹服。这古雅的韵味,已经沉淀于老人的血脉,面对他古朴、古拙、宁静、自然的剪纸,我们需要用心灵来感受剪纸的脉搏与呼吸。90载年华似水流,在这片厚重的黄土地上,他如琢如磨,用朴素平凡的剪刀,剪裁着眼前的繁华世界,剪裁着心中的清风岁月。
 
朱仙镇位于开封古城右畔,谓中原文化古镇,始建于战国。北宋至清乾隆年间,为我国四大名镇之一。又是祖国古文化——新春对联,木刻神像画的发祥地。
朱仙镇木刻画,古称『门神,马子』,由来已久。它是由古代『桃符』演变而来。宗法『阴阳』理论、继承汉唐壁画的风格,吸收历代的艺术精华孕育而成。它的用色,以传统的中药材做原料精心配制,恪守传统的制作要求。木刻画取材的内容是:三教(佛、道、儒)的神仙和圣贤;七十二行业供奉的祖师;历代英雄人物;戏曲人物;也有寓意吉祥的种种事物等。
朱仙镇门神,据李步青、廉方著《岳飞与朱仙镇》记载:『镇之最盛时期,为明末,清初。红纸门神系旧习过年之效用物,为镇中最著名之特产,往昔盛时,业此者三百余家,出品盛销于临近各省,大有独占市场之势。』解放后,将门神名字,改为年画,用胶版机械印刷,取代了木版手工水印门神。
朱仙镇的木刻画,经过千余年来民间艺人辛勤劳动创造发展,形成了它的艺术特色,综合起来,可分为五大特点:
一、构图饱满;在整个画面图上,是继承汉唐传统构图方法,整个画面上,饱满、对称、紧凑、严密、上空下实、留空白地方较少。人物造型、有主有次、不繁琐、匀实、对称、装饰性强、安排巧妙、合情合理,给人以美的享受。

河南民俗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iaoshen1985
  • 文件大小45 KB
  • 时间2018-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