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位置随动系统是各种导航系统、大型雷达设施以及一些控制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位置随动系统系统的研究就成为极为重要的课题。自整角机是一种感应式自同步微电机,由于它在军事系统中的普遍使用而得到了广泛发展。现在的自整角机已经能够满足很高的准确度要求,并能在很宽的温度、湿度、振动和冲击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因而这种机电式传感器(自整角机)在位置随动系统中被广泛的采用。
位置随动系统应用广泛,尤其是基于自整角机的位置随动系统,根据教学任务安排,课程设计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我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课程设计中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期望老师批评指正。
1 位置随动系统简介
位置随动系统的组成
位置随动系统最常见的是伺服系统(Servo-mechanism)。广义的伺服系统是指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又称为位置控制系统。在很多情况下,伺服系统这个术语一般只狭义的应用于利用反馈和误差修正信号对位置及其派生参数如速度和加速度进行控制的场合,其作用是输出的机械位移准确地实现输入的位移指令,达到位置的精确控制和轨迹的准确追踪[1]。
位置随动系统的结构和组成与其他形式的反馈控制系统没有原则上的区别。图1为一个典型的位置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可以看出,这个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图1 典型位置随动系统原理框图
(1)位置检测器。位置检测器的作用是将位置量参数转换为电信号,由仪表转换为数据指示,形成反馈通道给控制器提供决策的依据。位置检测器可用光电编码器、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等。
(2)位置调节器。根据位置偏差信号实现位置的精确控制。
(3)速度控制器。
(4)可逆功率放大器。
(5)执行机构。永磁式直流伺服电机SM作为带动负载的执行机构[1]。
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类型的位置随动系统:
(1)按控制原理(或方式)不同,表示的方式有开环、闭环和半闭环三种形式。
(2)按被控制量性质不同,有位移、速度、力和力矩等随动系统形式。
(3)按驱动方式不同,有电气、液压和气压等随动驱动形式。
(4)按执行元件不同,分为步进电机随动、直流电机随动和交流电机随动形式[2]。
位置随动系统的发展历史、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位置随动系统最初应用于船舶驾驶和火炮控制,后来逐渐推广到很多领域,如天线位置控制、制导和导航、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
直流位置随动系统位置随动系统的发展经历了由液压到电气的过程。电气位置随动系统根据所驱动的电机类型分为直流位置随动系统和交流位置随动系统。50年代,无刷电机和直流电机实现了产品化,并在计算机外围设备和机械设备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70年代则是直流位置随动电机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时代。
交流位置随动系统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随着微处理器技术、大功率高性能半导体功率器件技术和电机永磁材料制造工艺的发展及其性能价格比的日益提高,交流位置随动技术—交流位置随动电机和交流位置随动控制系统逐渐成为主导产品。
从位置随动系统驱动产品当前的应用来看,直流位置随动系统产品正逐渐减少,交流位置随动系统产品则日渐增加,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在实际应用中,精度更高、速度更快、使用更方便的交流位置随动系统产品已经成为主流产品。交流位置随动系统驱动技术已经成为工业领域实现自动化的基础技术之一,并将逐渐取代直流位置随动系统。
位置随动系统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交流化、全数字化、采用新型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高度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和网络化等方面发展。
总的说来,位置随动系统将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满足一般工业应用要求,对性能指标要求不高的应用场合,追求低成本、少维护、使用简单等特点的驱动产品。另一个就是代表着位置随动系统发展水平的主导产品—位置随动电机、位置随动控制器,追求高性能、高速度、数字化、智能型、网络化的驱动控制,以满足用户较高的应用要求[1]。
位置随动系统的研究方法
由于位置随动系统要控制的量多数是直线位移或角位移,组成位置环时必须通过检测装
置将它们转换成一定形式的电量,这就需要位移检测装置。位置随动系统中常用的位移检测装置有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光电编码盘等。
在各种位置随动系统中自整角机位置随动系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在研究位置随动系统的时候重点研究自整角机位置随动系统[2]。
2 自整角机的工作原理
按用途不同,自整角机可分为力矩式自整角机和控制式自整角机两类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自整角机检测位移量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