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小学古诗“三段式”教学法.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小学古诗“三段式”教学法
摘要: 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要利用情景导入启发想象,感受古诗文的意境,阅读赏析体味古诗文的深刻内涵,重在落实保证学习质量,促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鉴赏能力。
关键词: 小学古诗“三段式”教法情境导入诵读赏析加强落实
古诗文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其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邃优美,不仅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绝大多数学生都怕学古诗,甚至讨厌古诗。如何让小学生“爱”上古诗,增强古诗的课堂学习效果呢?
一、情境导入,启发想象感受古诗文的意境
新课的导入已经成为语文教改的一个研究课题。导入时可“扣人心弦”,可“和风细雨”,可“激情高昂”,也可“令人深思”,让学生去遨游、去畅想、去感悟、去思考、去开拓、去创造。以往,小学古诗文教学有一种较固定的模式,即介绍作者――目标展示――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教师释义――师生分析――学生熟读――课后练习。这种模式主要以知识教学和背诵为中心,典型的目标式教学法。其实,一堂课的第一个阶段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在让学生进入情景。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
”,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学好古诗。
古诗文充满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根据诗的内容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在学这首诗时,应引导学生动手,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让诗句在学生面前立体化、活起来。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写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画面,使学生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诗的理解。
角色扮演,可以使学生进入真实的情境,为理解作品内涵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有的老师在教李白的《赠汪伦》这首诗时,就让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汪伦这两个角色,再现江边送别的场景。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学生进入作品的情境,真切体会到诗人李白与普通百姓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
二、诵读赏析,体味古诗文的深刻内涵
古诗文学习重在体验和感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采用阅读方式赏析古诗文是古之良训,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这些名言充分说明诵读古诗的重要性。小学生记忆力强,小学阅读的古诗文短小精悍,又朗朗上口,短时间内学生就能背诵,所以只要多读精背,就能理解古诗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当然,古诗文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的语言障碍。这项任务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

教师范读,或者利用教材配套磁带朗读,让学生听读,领会意境。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让学生在朗朗上口、优美动听的朗读中初步领略古诗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让学生产生听觉上的愉悦感、美感,让

论小学古诗“三段式”教学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dhdjhty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