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教育改革.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教育改革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在不断的发展, 我们国家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取得较大进展,但是在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教育的改革当中主要的是教育的问题,我们国家的有关部门越来越关注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对策让农村学生能够“上起学,上好学”。但是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健康问题,随迁子女上学难等问题依旧还是存在,为此希望能够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突破城乡二元制度、改革城镇教育管理机制等措施有效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在中共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正式采用了“新型城镇化”一词,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 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基于此定义,本文认为“新型城镇化”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农村人口在城镇安家落户融入城市生活,城镇规模扩大,农村人口比例下降;而另一方面是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以及生活环境和设施等方面逐渐接近城镇,进而实现了就地新型城镇化。不管是哪一种新型城镇化的演变方式都使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更加突出, 所以本文就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义务教育问题进行一下分析研究。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城市规划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
( 一)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城镇化,是指以城镇为依托,实现农村人口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职业转换,居住地由农村区域向城镇区域迁移的空间聚集过程。新型城镇化之“新”,主要体现在改变过去城市化进程中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扩大及空间扩张,努力实
现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注重人口的城市融入以及城镇文化、公共服务内涵的提升。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与协调,在统筹和规划方面实现城乡一体化。
(二) 要求
。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技能水平上比中等职业教育高,在培养时间上比应用型本科短。因此,城镇规划教育应当承担起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提高人口素质,培养现代服务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和新型农民的历史使命。

2.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要求大部分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由农村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农民的市民化要求农民在城镇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通过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帮助他们找到稳定的工作从而增加其留在城市的可能性。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中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上学难。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进程务工的随迁子女需要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 这就涉及到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争夺。根据《中国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0-17 岁城乡流动儿童规模为 3581 万,在 2005 年基础上增加了 %,且有增长的趋势。在这些流动儿童中户口性质为农业户口的流动儿童占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教育改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qpkhvg37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