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逃课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摘要:大学生逃课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已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针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笔者对东北电力大学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采取问卷、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分别按学生性别、年级、课程类别等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和原因,并从社会、学校、学生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分别对社会、学校和学生本人提出了建议,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逃课原因;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05-03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大学生录取比例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得了大学深造的机会,但一些大学生不珍惜学习机会,无论是重点院校,还是普通院校,大学生逃课的现象屡见不鲜,我行我素的逃课行为,不仅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是他们用实际行动反映了教育体制的弊端。本文对大学生逃课现象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其现状和原因。
二、大学生逃课现状
。为了掌握大学生的逃课状况,笔者对东北电力大学的部分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大一至大四的本科生中展开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其中大一学生280人,大二学生260人,大三学生260人,大四学生200人;男生800人,女生200人。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年级越高,逃课人数越多。大一学生逃课比例为75%;大二逃课的比例达到了85%;大三逃课率上升到了90%;大四的学生100%都逃过课;从男女生的性别来看,男生的逃课比例较高,达到85%,女生的逃课率为80%,男生比女生高出了5%。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有过逃课经历占总数的80%,经常逃课的占10%,偶尔逃课的占18%,逃课次数较少的占52%。
根据学生逃课类别调查显示,接近90%的同学比较倾向于逃公选课,对于政治理论课有73%的同学选择逃课,专业课逃课约占18%,基础课约占9%。这说明大学生对各个学科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课程难度较大的课程逃课率较低,对于偏文科的课程又难以考勤的政治理论逃课率较高。
。“隐性逃课”就是学生按时来上课,但上课期间走神,溜耗儿,不听讲,或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这种现象成为逃课的主流方式。
根据统计结果发现,课堂上认真听课的学生为13%,听课但是偶尔走神的学生为26%,间断性听课的学生为54%,课堂上基本不听课的学生为5%,其他的为2%。其中后三项为隐性逃课。这说明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已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而间断性听课的学生占绝大多数。
。根据统计结果发现,有70%的学生认为偶尔逃课很正常,有约20%的学生认为有些课不得不逃,仅有7%的学生认为逃课是不对的,甚至还有少部分同学认为不逃课不算大学生。这些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并不反对逃课,认为可以接受,逃课属于正常的现象。
在对逃课同学的看法问题中,有4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逃课对班级和个人有影响,有38%的学生对逃课完全理解,有2%学生认为逃课值得“羡慕”,还有10%的学生认为逃课是“时尚”。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逃课行为均有深刻的认识与较为清晰的判断。数据表明,逃课行为并不是被所有大学生所接受,有不少学生认识到逃课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更
大学生逃课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