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赵策》
高一语文一课时
代课教师: 秦姮
教学目标:
1 领会“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积极意义。
2 体会本文高超、雄辩的讽谏技巧。
3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高超、雄辩的讽谏技巧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领会“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积极意义。
体会本文高超、雄辩的讽谏技巧
教学过程:
导语:
每当看到有些人用公车接送孩子时,每当看到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宠爱时,每当听到有些父母为给孩子安排一个好的工作,谋一个“好”的前程而东奔西忙,不惜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时,总会想起发生在战国时期左师触龙和赵威后之间的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触龙说赵太后》。
分析赵太后的性格:
插入故事赵威后问齐使的故事——深明大义的赵威后
从课文中寻找原句体会文中的赵威后——蛮不讲理的赵威后
分析导致同一个人不同表现的原因:
课文第一段——介绍文中事件发生的大背景
分析触龙的语言、体会他的劝谏艺术:
1 话家常使赵太后和自己的距离拉近
2 讲述自己小儿子的事情引出“爱子”的话题
3 以赵威后为燕后祈祷时“必勿使反”来提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论点。(插入古代诸侯之女远嫁他国,除亡国、休弃之外不得回本国的习俗)
4 以赵和诸侯之后代子孙无法永驻其位的历史教训论述了多予之重器不如使之有功于民的道理,论证了这才是真正的“爱子”。
5 直面指出赵太后对长安君的爱使溺爱而并非为之计长久的爱。
总结触龙的论述,升华“爱子”主题
在本篇课文就要结束的时候,也许同学们感触最深的是触龙巧妙的说话艺术。但是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同学们的是:触龙在“爱子”这个话题引出来后就一直围绕“爱”,这个字来做文章。可以说不是触龙的舌头说动了赵太后,而是那个“爱”字打动了赵太后。
触龙说赵太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