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教材分析】
本节课标要求“在地图上说出黄河的概况。”本课是继《长江》之后第二篇介绍河流的课文,在教材内容方面从介绍黄河的概况入手,接着分析河流的突出特征,然后从利用与治理两个方面展开。本课的重点不在利用而在治理,特别是黄河的泥沙问题是重点和难点。
【学情分析】
学习了《长江》,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河流的一般方法,对黄河的知识了解一些,语文历史中都有涉及黄河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理解黄河泥沙含量大的原因,掌握黄河开发与治理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重难点进行理解和掌握。学习方式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代表展示的方法进行。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事物,读图表,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生产生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情感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重、难点】
重点:黄河的危害和治理。
难点:黄河泥沙含量大的原因。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型教学
【课 型】新课
【课 时】二课时
【设计思路】重新安排本课内容,将从四个方面即知黄河、颂黄河、忧黄河和治黄河对本课开展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做好指导。另外注意加强图表的学习与应用。通过绘制板图,歌谣总结,内容更直观概括。
【教学过程】
第一篇:知黄河(黄河的概况)
(讲述 ) :有一条河,她哺育了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有一条河,她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东方文明,有一条河,她在中国北方画了一个巨大的”几”字,有一条河,她穿越了黄土高原,流经了中原大地,最后奔腾入海。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关于这条河流,你了解多少?
(提问)从哪几方面学习河流的基本概况?要用哪些类型的地图?
(设计说明)此部分内容学生看图讨论自学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安排学习方式,用多媒体展示学习重点
↓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适时参与其中)
↓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成果绘在板图上)
↓
师生解释疑难并总结
第二篇:颂黄河(黄河的贡献)
(讲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孕育了两岸光辉灿烂的文化。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她这儿发源。
(讨论)从历史角度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教师结合黄河概况并运用多媒体补充相关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发利用黄河
↓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
学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
师生共同总结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黄河利用成果, 如刘家峡等著名水电站,宁夏和内蒙古的黄河灌区。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加深理解。
总结: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第一,利用黄河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华北平原;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过渡)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同时又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史料记载:解放前的2000年间,黄河溃堤决口1591次,较大改道26次。北面殃及海河,经海河大沽口入海,南面曾夺谁入江,这条变化无常的大河,滚滚浊流不知冲毁了多少良田沃土,吞噬了多少生命财产。
黄河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