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蕙兰茎尖及茎节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大花蕙兰茎尖及茎节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特性。
大花蕙兰又叫虎头兰、喜姆比兰和蝉兰。兰科、兰属植物。原产于印度、缅甸、泰国、越南和中国南部等地区的兰属(Cymbidium)中的一些附生性较强的大花种和主要以这些原种为亲本获得的人工杂交种。大花蕙兰,是对兰属中通过人工杂交培育出的、色泽艳丽、花朵硕大的品种的一个统称。兰属植物约48种,目前用来作杂交亲本的原生种有近20种,主要是大花的附生类以及少量的地生类。常绿多年生附生草本,假鳞茎粗壮,属合轴性兰花。假鳞茎上通常有12~14节(不同品种有差异),每个节上均有隐芽。芽的大小因节位而异,1~4节的芽较大,第4节以上的芽比较小,质量差。隐芽依据植株年龄和环境条件不同可以形成花芽或叶芽。叶片2列,长披针形,叶片长度、宽度不同品种差异很大。叶色受光照强弱影响很大,可由黄绿色至深绿色。大花蕙兰的根系发达,根多为圆柱状,肉质,粗壮肥大。大都呈灰白色,无主根与侧根之分,前端有明显的根冠。内部结构为典型的单子叶植物构造,其皮层较为发达,有防止根系干燥的功能。大花蕙兰花序较长,小花数一般大于10朵,品种之间有较大差异。花被片6,外轮3枚为萼片,花瓣状。内轮为花瓣,下方的花瓣特化为唇瓣。大花蕙兰果实为蒴果,其形状、大小等常因亲本或原生种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其种子十分细小,种子内的胚通常发育不完全,且几乎无胚乳,在自然条件下很难萌发。其中绿色品种多带香味。花大型,直径6厘米~10厘米,花色有白、黄、绿、紫红或带有紫褐色斑纹。
、生产现状与市场前景
经济价值:大花蕙兰植株挺拔,花茎直立或下垂,花大色艳,主要用作盆栽观赏。适用于室内花架、阳台、
窗台摆放,更显典雅豪华,有较高品位和韵味。如多株组合成大型盆栽,适合宾馆、商厦、车站和空港厅堂布置,气派非凡,惹人注目。大花蕙兰以其植姿雄伟,花朵硕大而为人们所喜爱。
生产现状:由于大花蕙兰常被称为“绿色股票”,于是就有人像炒股票一样疯狂地炒大花蕙兰,致使许多人上山掠夺性地挖掘野生兰花,从而使国兰野生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几近濒危大花蕙兰的繁殖传统上采用分株方法,-1、25株,繁殖系数很低即使采用非传统栽培技艺,施用新的药剂和肥料,打破了“株不离母”栽培传统,也只能将繁殖系数提高到3倍。因此,运用现代的组织培养等技术手段,进行大规模快速繁育大花蕙兰种苗的研究,对保护我国兰花资源以及大花蕙兰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场前景:在近两年的元旦春节市场上大花蕙兰极为旺销。其售价在150—280元/盆。但多为一些花卉公司以整盆的方式从韩国、台湾、日本和荷兰进口在国内销售的,关税及运输的费用极大,售价十分昂贵,很难使这些美丽的兰花进入普通市民家庭。如果大花蕙兰能在国内大量繁殖并大量生产,其售价完全可被普通消费者接受。故在国内进行大花蕙兰的组培快繁和大花蕙兰栽培生产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存在的问题:
(1)天然资源遭到破环,原有山上可采珍稀品种越来越少
(2)大花蕙兰多为杂交品种, 种子繁殖无法保持其品种特性, 且结实率也相对较低。
(3)传统栽培靠分株繁殖,因而周期长, 繁殖系数低, 繁殖速度慢, 远远不能满足商品化生产的要求。
解决途径: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包括以下三种:
(1)茎尖及茎节段作为外植体。
(2)根作为外植体。
(3)其它材料作为外植体,如叶片等。
因传统的培养技术繁殖效率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通过组织培养,快速培养出所需种苗,减少繁殖时间。
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用茎尖及茎节段作为外植体,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
学者们对茎尖及侧芽的取材时间、最适取材部位及大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般认为带1~ 2个叶原基的茎圆锥体成活率最高, 中间部位侧芽的成活率及生长率也较高。虽然顶芽和侧芽是极好的外植体, 但芽的来源有限。据殷丽青报道茎尖诱导芽的效果优于茎节段, 诱导率为71. 4%, 而茎节段的诱导率为57. 1%。
通过配置不同的培养基和不同条件处理外植体,将成苗开花率从50提高到80%
,增加花朵数,增大花冠直径。
(1)外植体的选择
取茎尖及茎节段作为外植体
(2)选择适宜的培养基
目前兰花无菌培养常用的培养基有KnudsonC、Vacin&Went、Kyoto、Reinent&Monr、Lindeman、
大花蕙兰茎尖及茎节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