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油田公司
《信息化工作总结》
大港油田公司科技信息处
1
工作报告
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以及中国石油股份公司的海外上市,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中国石油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实现网络化运营已是大势所趋。
两年多来,在中油股份公司的领导下,大港油田公司按照股份公司的统一要求,结合油田现状与发展需要,本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归口管理、分工合作、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步伐,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并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油田公司信息化建设提到一个新的水平,基本实现网络化经营的目标。
2
工作报告
一、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二、信息技术总体规划
三、信息化工作进展情况
四、下部重点工作部署
五、面临挑战与建议措施
目录
3
工作报告
一、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二)现状分析之问题概述
信息获取
应用软件
组织和流程
技术基础设施
(一)历史回顾与经验点滴
大港油田信息化建设历程回顾
大港油田信息化建设经验点滴
(三)现状总结与观点结论
总结现状,得出观点结论,为总体规划设计提供宏观思路和目标依据。
4
工作报告
(一)、历史回顾与经验点滴
从1989年起,中国石油开始实施了勘探、开发、钻井数据库建设,并拟定了以勘探、开发、钻井数据库建设为龙头,推动整个中国石油的信息化建设。10多年来中国石油广大信息技术人员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也做出了不少成绩,但更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
中国石油当初选择了以勘探、开发、钻井数据库建设为龙头来推动整个中国石油信息化的信息技术战略无疑是正确的。但各油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的单位偏离了企业整体业务战略目标,演变成了以数据库建设为数据库建设,而没有按业务需求来启动与数据库建设相配套的应用系统开发应用或应用系统不适合地区公司的实际情况。
在这段时期,中国石油专业领域IT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IT在企业整体管理中没有发挥应用的作用。
5
工作报告
1989年成立大港油田信息中心,做为科级单位挂在科技处,二级单位没有组建信息中心。部分人员到总公司参与数据库设计。而兄弟油田从管理局到采油厂都组建了信息中心,管理局的信息中心为副处级单位,并实施管理职能,采油厂信息中心为科级单位。
1991年信息中心仍为科级单位归到通讯公司,开始大港油田的数据库设计。二级单位仍未组建信息中心。1993年采油一厂信息中心成立,1994年采油三厂信息中心成立,1995年采油二厂和采油四厂信息中心筹备,1996年各采油厂信息中心解体。
1996年信息中心从通讯公司分离出来,做为副处级单位,成为大港油田真正的信息中心。但由于二级单位信息中心的解体,以及其他各种原因而没有管理只能。这时正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时期。
1998年信息中心成为自负盈亏的准经济实体。基本结束了信息中心作为管理与服务双重任务的历史使命。同时把1989年以后在软硬件上投资的资产报废。
由于信息中心组织结构的制约,不能承担起整个油田信息管理的使命,因而就更不能支持企业的整体业务战略。再由于我油田一直处于改革的前沿,信息管理工作一直不能纳入到企业正常的管理议程中,因而,也制约了信息化的发展。
造成这一历史事实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大港油田信息建设历程回顾
6
工作报告
1、IT组织结构设计不能支持企业的业务战略。IT组织缺乏强有力的集中管理职能,未能保证IT目标与企业业务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3、对信息管理人员使用上存在一定偏差。非复合型管理人才出任信息部门主管,未能提供与企业业务目标相一致的信息管理目标。
2、没有按业务需求来驱动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脱离了为企业的主营业务和经营管理服务的宗旨。
4、各层管理人员的认识没有到位,对如何实施信息管理不太清楚。对信息管理应该管什么,怎么管还比较模糊。
2、大港油田信息化建设经验点滴
7
工作报告
主要问题概述
问题主要分以下四类:
信息获取
信息产生、传输和处理的内容与格式
应用软件
信息管理解决方案
技术基础设施
技术平台、技术和工具
组织和流程
管理原则、角色、职责和监督
尽管我们过去曾成功地实施了一些信息技术项目,但为提高企业的信息技术价值,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问题分类
信息获取
应用软件
组织和流程
技术基础设施
(二)现状分析
8
工作报告
序号
问题
范围
主要问题概述(1)-信息获取
由于中国石油的海外上市和日益强烈的竞争压力,企业的市场反映速度至关重要,中国石油由上至下需要更好地获取信息。然而,由于以下原因信息获取仍然是个问题:
生产数据
经营数据
科研数据
简化图解
信息流
在当前的企业文化中,对信息安全的强调较之信息共享更为强
信息化工作总结大港油田公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