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的文化价值.doc陶艺的文化价值
一、陶艺教育的意义
面向21世纪的国际教育研讨会确定了素质教育的标准:①积极进取,开拓精神;②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③在急剧变化和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④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⑤学会学习、适应科学技术领域的综合化;⑥有多种个性和特长;⑦具有与他人协作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欧洲高校认为不能只培养“经济动物”或“机器人”,造就单纯的社会生产力。日本倡导文化艺术立国,科学技术创新立国。英国十分重视人格训练,一方面开设西方传统文化课程,另一方面注重研究东方文明。
中国传统教育严格按学科专业分设,课程体系相对封闭,学科之间很难实现交叉与跨越,致使学生的思维狭隘。而现代课程要求把先进科学、技术、文化成果完整及时地充实到学科中,促进各学科高度融合,走课程综合化和多元化发展之路。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规定: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讲求实践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求真,艺术求美。人文是科学的导向,科学是人文的基础。陶瓷艺术涉及自然、社会领域,是科学和艺术的结晶,是一门综合交叉的学科。陶艺作为一门艺术,属于人文范畴,但它却打破了文理专业壁垒,融合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改变了学生知识的单一结构。
陶艺不像音乐、绘画仅有欣赏价值,而且具有实用价值,是文理艺工融合的典范。陶艺教育有利于资源配置、观念更新,教育模式可概括为:一条主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实践能力;一个动力:优化陶艺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两个方式:实施层次化、开放式教学,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支撑平台:一是教学管理机制平台;二是人文资源应用平台;三是创作实践保障平台;学生要增强创新精神,强化探索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促进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学院要通过实验研究,锤炼师资队伍,使陶艺特色教育水平步入新台阶。在社会层面要形成陶艺教育的新模式,为实践型教育改革提供范例。
陶艺教育兼顾造型、制作与原料、烧成,从“由技入道”到“由理入道”,重技法,有思想,强调体验性,做到科学和文化结合、实践和理论结合、中西和古今结合。陶艺创作指导分三个步骤:
①创作选题,依据陶艺创作原理,首先选择设计性题目,学生可用手工或计算机完成;②不仅要考虑到科技的先进性、完整性,还要估计艺术创作的可行性;③考虑学生的差异和实践的难度,安排难易不同的选题,让自学能力强、兴趣浓的学生进行综合设计,反之进行基础设计。
二、釉彩的文化价值
釉是陶艺的外衣,丰富了装饰内涵,提高了作品附加值,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民族文化的象征。通过釉彩辨析,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理智的认识能力、技能的适应能力。
陶艺综合装饰的文化价值:发挥多种装饰材料和工艺技术的特性,使釉上釉下相辉映,高温低温相辅助,雕刻绘画相衬托,人工天然相结合,达到艺术创作的最佳效果。陶瓷釉上彩的综合装饰,多为高温颜色釉、现代陶艺、刻花瓷胎。高温颜色釉瓷画,是现代陶艺釉上彩的新工艺。而色釉瓷胎即使不装饰,也有绘画美感,但白胎瓷如果不装饰,就显得单调沉闷。白胎瓷任何部位都可以装饰,而色釉瓷胎只能选择空白或浅淡的釉面稍作点缀,增加观赏效果。色釉瓷胎绘
陶艺的文化价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