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必修①) 第三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和差异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读下面两图(甲图为从雅加达到北京一线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乙图为经北京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 )
,属纬度地带分异
,属干湿度地带分异
,属垂直地带分异
,属地方性分异
解析:图甲中显示A与亚寒带针叶林交错分布,即可判断出此处的苔原植被是受地形
起伏(中西伯利亚高原)影响,属地方性分异。
答案:D
,影响大陆东西两岸森林种类不同的因素是( )
解析:图乙中大陆东岸为季风气候而西岸则是地中海气候,受此影响,植被不同。
答案:D
,B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 )
,气候较为湿润
,西风带来丰富的降水
,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
,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解析:图乙中显示B附近有高山植被,所以有高山冰雪融水,水资源条件较好。
答案:C
如图为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中①~⑧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为年辐
射差额(即热量收入);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读图,回答4~5题。
⑤自然带是( )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自然带⑤热量收入较高,干燥指数偏低,应为热带草原带。
答案:B
( )
A.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垂直分异规律
B.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D.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
解析:自然带①~④均属于湿润自然带,热量上差别极大,反映了自然带的纬度地带
分异规律;③⑥⑦⑧之间的热量条件基本没有差别,水分条件差别极大,反映了自然
带的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C
(2009·海南高考)下图中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据此完成第6题。
( )
解析:乙地位于亚热带,年降水量约为500 mm,且位于大陆内部,应该为草原带最
合理。
答案:B
根据下表资料,回答7~9题。
97°W附近某山东坡年均温、自然带垂直分布
海拔(m)
<640
640~
1 800
1 800~
3 420
3 420~
4 100
4 100~
5 700
年均温
(℃)
28~24
24~18
18~12
12~6
<6
自然带
热带雨
林带
①
②
③
④
,数码代号、自然带、农作物的正确组合是( )
A.①—亚热带和温带阔叶林带—水稻
B.②—高山针叶林带—玉米
C.③—高山针阔混交林带—花生
D.④—高山草地带—小麦
解析:该地海拔达到5 000米以上且位于97°W附近,山麓为热带雨林,可判断为墨西
哥高原东南部,结合基带类型及此山地所在地区的特
安化县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村预防接种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