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派”宋词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苏轼的独特词风。2. 了解词作的写作背景及对苏轼这一时期创作的影响。3. 初步了解苏轼在宋代乃至中国词坛的地位与影响。
二、教学要点
1. 词中表现的理趣。2. 苏轼面对苦难的超然洒脱心态及其原因。3. 由词作表现出的苏轼的个性人品。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眉山(今属四川)人。他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士家庭,父亲苏洵,由发愤读书而入仕,他受父亲影响,走上了同样的道路。仁宗嘉祐二年(1057)二十一岁时,受到欧阳修的赏识,考取进士,嘉祐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开始了他一生坎坷的仕宦生涯。
生平介绍
TV10 百家讲坛康震《苏轼》
(1)读书、应举与入仕时期(仁宗景祐三年至神宗熙宁二年),亦即王安石全面变法以前时期。
(2)自请离朝,出任地方时期(神宗熙宁二年至元丰八年亦即熙丰变法时期)。
(3)重回朝廷及连放外任时期(神宗元丰八年至哲宗元祐八年)。
(4)远谪惠、儋时期(哲宗绍圣元年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即哲宗亲政时期)。
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大赦元祐旧党,他才北归,次年到达常州。
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的七月二十八日,苏轼逝世。
总之,苏轼的一生得意时少,失意时多,始终处在党争的夹缝中,他在《自题金山画像》中总结自己的后半生说:“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豪放派”宋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