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警惕腐败新动向:腐败犯罪群体化-.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警惕腐败新动向:腐败犯罪群体化
曾对本院爆出13名法官受贿窝案深表痛心的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周文轩,近日同样因严重违纪被双规,这位以救火队长身份出现、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法院院长,一面高调反腐,一面却严重违纪,他推出的所谓刮骨疗毒也没能挽救他,最终倒在了前腐后继的路上。周文轩出事之所以能牵动众人神经,是因为这之前武汉中院的腐败窝案牵涉到13名法官和44名律师而震惊全国。周文轩在这个腐败窝里继续着武汉中院的腐败作风,只不过他做得更隐秘而已。(《中国青年报》2006-10-13)事实上,类似于武汉中院的腐败窝案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从过去已经见识过的广东湛江走私受贿案、福建厦门远华走私受贿案、辽宁沈阳慕(绥新)马(向东)腐败案、安徽阜阳王(怀忠)肖(作新)腐败案、黑龙江韩(桂芝)、马(德)腐败案等大案、窝案,到前不久有郴州市委书记李大伦的窝腐案,近在眼前的还有中支行原三任行长的提拔腐败。这些案件往往都是查处一个腐败分子,就带出一个腐败群体。
串案、窝案犬牙交织错综复杂,是这几年中央和各地反腐败斗争中遇到的一个新问题。腐败串案、窝案频频发生,说明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腐败现象早已不是腐败分子单枪匹马式的个人行为,也不是腐败分子顺手牵羊式的偶一为之,而正在朝着群体化、职能化的方向发展,腐败分子由于共同的利益追求和利害关系而相互勾结,沆瀣一气,形成了一个个根深蒂固、或大或小的利益集团。这些腐败分子对内实行专业化的分工合作,对外则步调一致互相庇护,并在关键时刻组成高度严密的攻守同盟,令纪检监察部门和政法机关难以下手。在群体化、职能化腐败网络的支撑下,一些腐败分子招权纳贿、贪赃枉法几乎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他们仗着人多势众,胡作非为,腐败由过去的单个的人,或是单个的事,发展到一个单位、一个地区,形成了带有一定的社会性问题。腐败窝案的危害比个别单位的腐败更为严重,影响到整个单位和整个地区的党风政风民风。严重地破坏了执政党的执政形象,降低了执政党在社会中的认同度。如果听任不良作风侵蚀党的肌体,就会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丧失党的先进性。因此,加大对腐败群体的查处打击力度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
腐败形式:由单个贪腐走向群体化
腐败窝案的最大特点,就是腐败分子勾结在一起,形成一张腐败关系网。他们臭味相投,狼狈为奸,相互包庇。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十人、几百人;小则一个家庭、一个单位,大到一个系统,一个地区,全部由他们所掌控。而且,不少人身居要职,手中掌握一地、一单位的人事、财经大权。这张网一旦形成,就很难被攻破。当前,其主要形式有:
地区窝案,贪官一片。出现地区性的大面积窝案现象,涉及的范围之广、牵扯人员之多、造成的危害之大,往往后果不堪设想。据《华西都市报》2006年9月5日报道,当年7月份以来,郴州原市委书记李大伦的落马牵出腐败窝案,在郴州官场引发一场不小的地震:现已查明涉及158名党政干部和民营企业家,2006年6月19日,李大伦案情已经明朗。湖南省纪委和省检察院联合在郴州召开全市县处级干部通报会,针对李大伦案的表述是四个特别:涉案金额特别巨大、作案手段特别狡猾、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案件性质特别严重。联合调查组规劝与李大伦有染的官员,在10天内主动自首,争取宽大处理,最后期限为6月29日。由于交代问题的人数太多,络绎不绝,截止时间延长了一个星期。由此

--警惕腐败新动向:腐败犯罪群体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7 KB
  • 时间2018-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