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上)
曹剑波
厦门大学哲学系博士、博士后
1
目录
1 课程介绍
2 哲学史简介
3 学习哲学史的方法
4. 参考教材
2
1 课程介绍
学习目的
课程安排
考试评估
听课和读书笔记方法
3
学习目的
作为一门课程,哲学学习的目的:最低层次是了解基本的哲学观点;中间层次是掌握基本问题的不同解答、理由;最高的层次是对哲学问题提出有创意的见解。
作为一种智慧,哲学学习的目的:树立与时俱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为一种工具,哲学学习的目的是掌握一种思辨的方法。
着重培养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演讲、写作
4
教学方式与方法
教师按教学计划以讲解重点、难点、趣点、争论点、线索、整体框架为主,并适当组织讨论;
同学参与哲学家生平、趣事或某一自己有心得的观点的讲座与讨论(每组15-30分钟,可选1-2个同学主讲,同学提问及评价,所要讲座与讨论的内容交给先助教指导);
留时间提问题(资料来源,见附件)
每次课前必须先预习
可能提问
课程安排
5
单元上课次序
先同学讲座、讨论,然后教师讲授
严格考谨
缺课3次以上不给分,缺课1次扣5分。
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上到15章,每章3个课时左右
6
听课和读书笔记方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即使自知与他们的思想存在很大的差距,时间长了,境界必会上一层
听讲时抄笔记最大的缺点:
分心太大
记要点、妙点和难点
9
哲学史教学的特点
从历史的角度讲解哲学系的观点
没有什么系统性,也无连贯性、重点为作业内容
由于是上《西方哲学史》,把课程变成职业培训是不合理的要求;由于大纲的要求,把课程讲解为“专题讲座”也是错误的;由于内容要求,想联系实际是十分困难的
10
西方哲学史(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