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计算与日期的变更
地方时的计算和日期的变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该知识点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题目选材容易,而且能很好地体现以能力测试为主,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高考试题都有体现,而且题目越来越灵活。
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1)先求经度差:①如果两地同位于东经度或西经度,用大的度数减去小的度数;②如果一地位于东经度,一地位于西经度,两地的度数相加。
(2)将经度差转化为时间差:按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隔10地方时相差4分钟进行换算。
(3)利用公式求时间: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间差(所求地位于已知地的东方,用“+”号;所求地位于已知地的西方,则用“—”号)。
地方时的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同一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迟是计算地方时的关键。
(2)明确地方时与区时的联系,先确定对应点的时区,求出时区差。
(3)确定某一地点的地方时,该点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图中或题目条件中隐含的。
(4)明确地方时的换算关系1小时/15°;4分种/1°;4秒/1′,“东加西减”。
(5)计算过程注意相加大于24小时要加一天,相反,相减,不够减时,借24小时,日期相应退一天。
(1)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
(2)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
(3)注意越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要注意星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与闰年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化。
(4)确定某一日期所占比例时除确定180°经线外,还要找到“零”时对应经线。
区时的计算方法
(1)直线法,也可叫数数法。直线法就是先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划分出24等分,标注出24个时区。在图中标注出已知地点所在时区和未知地点所在时区。根据每向东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每向西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一个一个地往前(后)数。数数法最好避开日界线,即将中时区放在中间,而把东西十分开。
(2)公式法:利用公式法进行区时计算的步骤大致是:
第一步:求时区差,关于时区差计算:以中时区为参照物,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第二步:求区时,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之东则用“加”,反之,所求地在已知地之西,则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①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其换算公式是:
某地时区序数=该地经度÷150(所得商数,按数学求近似值的方法保留整数位,小数点后四舍五入,就是该地的时区数。或若①余数>,则商+1为时区数;②若余数<,则商为时区数。)
所求地为东经度则求出的是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则求出的为西时区。除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是00外,其余时区的中央经线都是150的倍数;相邻一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
②求区时差.: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区时差=(大时区数—小时区数)X1小时;
B、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
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文1小时(不过日界线)
或区时差=[(12—东时区数)+(12—西时区数)]
时间计算和日期推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