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学案
课题:《本命年的回想》授课老师: 七年级班姓名
知识链接
【学习目标】
【重难点预见】
团结就是力量
作者刘绍棠是我国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河北通县人。13岁时便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1951年,刚满15岁的刘绍棠写出了他初露头角的小说《红花》。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系“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作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文坛著名的“神童作家”,刘绍棠在上高中一年级时写的《青枝绿叶》,即已被叶圣陶先生编入次年的高中二年级语文教科书。《青枝绿叶》是刘绍棠创作的第一本书,包括《青枝绿叶》、《大青骡子》、《摆渡口》等名篇。右侧是当时出版的《青枝绿叶》的封面。
,了解春节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感受传统民俗的魅力。
,欣赏作品展现的优美画面和带有浓重乡土气息的语言风格。
,在讨论春节民俗的变化中,学生感悟到中国节日的内涵。
今天我帮助了
帮助了我。
对她(他)说声加油或谢谢。
【学习过程】
反思
预习反馈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浓yù( ) hé( )家邪魔鬼suì( ) 腌zì( )
烙( )饼 簸箕( ) 糁( )儿 秫( )秸( )
理解下列加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1)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 )
(2)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 )
二、整体感知
1、“本命年”是什么意思?作者在本命年回忆起什么往事?春节是二十四节之一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第一个本命年是几岁?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多大年龄?从哪里知道?
3、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简要概括大意。
三、合作探究
1、浏览课文,文章写了过年时的哪几件事情?试着给每件事拟个小标题。
2、“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其中“增温”“红火”“发烧”能不能把顺序调动一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下面这个句子很有趣,读一读,想一想。
小米、玉米渗儿、红豆、红素、红枣、栗子熬成的八宝粥,占全了色、香、味,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为什么“舍不得吃”,“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
四、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旧时过年的习俗,体会了其中的文化内涵,现在与过去相比,哪些过年习俗已
本命年的回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