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说课稿
——丁春仙
一、说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课的设计理念是: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二、说教材:
《比例尺》一课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的主要内容主要是教学比例尺的认识。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因此可以把它理解为比的应用。但另一方面,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是成比例的,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都可以列出比例式来求解。因此,教材把比例尺安排在比例教学之后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知道比例尺有两种形式-----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学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本节知识为第一个例题。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比例尺,知道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基于以上认识,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对于应用比例尺相关计算时,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很多同学都喜欢脑筋急转弯,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让同学们猜猜:坐车从和平县县城到广州市,一共要用4小时,但有只蚂蚁从和平县县城爬到广州市却只用了5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蚂蚁可能在地图上爬。)对了。蚂蚁爬的是从和平县县城到广州市的图上距离,而人们坐车所行的是从和平县县城到广州市的实际距离。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自主探究:
1、操作计算。
(1)画线段。
让我们先来做个最简单的游戏——画线段游戏。我说物品的长度,你用线段画出它的长,行吗?
①橡皮长5厘米②铅笔长18厘米③米尺长1米
咦?怎么不画了?(画不下。)那怎么办呀?快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1米画到纸上去?(可以把1米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这个办法不错。就用这种方法画吧。
(2)学生画完,集体交流。
你是用图上几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1米的呢?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米就叫“实际距离”。你能用比表示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吗?(2厘米:1米、……)
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计算过程。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其实像这样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这幅图的比例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板书课题及关系式)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板书)
同样是1
比例尺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