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技术
ISSN1672-9064
CN35-1272/TK
高氨氮、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处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何则芝
(福州大学城污水处理厂福建福州 350108)
摘要生活污水 COD 低、氨氮高,是造成许多城镇新建污水厂运行不正常的重要原因。针对福州地区大学城污水处理厂处理高氨氮、低 C/N 生活污水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在实验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SBR 运行中缺氧、好氧的时段、时延控制和曝气强度的调整, 较好地解决了污泥培养和高氨氮的去除以及因 C/N 严重失衡和碳源不足引起的反硝化受阻造成出水 NO3-N 高及 pH 偏低现象,大大提高了 TN 去除效果,为类似条件污水厂的运行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污水处理污泥培养曝气氨氮总氮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064(2009)03-0094-04
福州地区大学城污水处理厂系 BOT 项目,采用 CASS 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设计进水指标:COD 240 mg/L;BOD5 120 mg/L;氨氮 25 mg/L;SS 180 mg/L;pH 6~9;TP 3mg/L,出水按一级 B 标准。由于该地区污水收集管网的特殊原因,形成了该大学城地区污水处理厂进厂污水的独特性质: 进水 COD 低, 一般在 70 ~120 mg/L,BOD5 13 ~48 mg/L,BOD5/COD 在 ~,氨氮含量较高,经常在 32~45mg/L 之间,最高时可持续在 60 mg/L 以上,加上进水量及浓度波动大,特别是投产初期进水 COD 较低(50~60mg/L),给污水厂的正常运行及达标排放带来极大的困难。
由于污水的上述特点,运行中产生了污泥培养难、氨氮去除率低、出水 pH 偏低及总氮去除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经不断实验和调整,上述突出问题均已得到较好地解决。
1 低 COD 条件下污泥培养
污泥培养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虽然按接种法进行污泥培养,但因 COD 太低,曝气过程中引起污泥自身过度氧化,仅维持 4d 便完全失去功能,使污泥培养失败。我们尝试了利用市政的粪车运大粪投入反应池,以补充 COD 的不足, 进行污泥培养,也因成本高和不能及时供应而终止。后改用投加玉米淀粉进行碳源补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保证污泥培养阶段 COD 的最低要求, 我们控制进水 COD 保证在 120~150mg/L 之间,根据进厂污水 COD 值与控制值的差,确定玉米淀粉的投加量,同时为了尽可能减少淀粉的投放量, 采取了降低运行水位的办法(工作水位由 ~,改为 ~3m),根据池内污泥增殖情况灵活调整曝气强度及曝气时间以及回流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经过 20d
培养,出水各项指标达标。此时的污泥各项指标如下:MLSS:
2200~3100 mg/L;SV:~%;SVI:24 mL/g;MLVSS/MLSS=
;生物相:污泥呈中度黄褐色,颗粒细小,一个视野内粒径在 150~200μm 的污泥团 1~2 个,其余均细小(约 4~6μm),偶见累枝虫,游泳型纤毛虫数量也较少或偶见。污泥沉降较快, 且沉淀后很快再次自然压缩沉淀高度,短时间内形成间隙极小似粉末样沉积。
尽管上述污泥各项指标均差, 但对于此时的低
高氨氮 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处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