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走近晚清第一名臣.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走近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第一部)
走近晚清第一名臣
——曾国藩
(第一部)
策划:朱天旭
主编:朱天旭谢立荣
编写说明
曾国藩这个中国近代史上引人注目的晚清第一名臣,是一个很复杂、有争议、带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他生前和死后,不同阶级、不同派别的人,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出于各自利益的需要,用各自的衡量标准,对他作出了不同的、甚至天壤之别的评价。誉者尊为天使,毁者斥为恶魔。
在近代中国史上,很少有人像曾国藩那样,获得的评价是天壤之别,敬爱与痛恨,推崇与指责,同时加于一身,以至形成众多谜团:曾国藩是什么人,获得的褒贬分歧为何如此之大,此一谜也;曾国藩一生官场沉浮,戎马征战,传闻众多,悬案重重,此再谜也;九十年代,曾氏忽然“走红”,唐浩明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令读者如痴如醉,各种版本的《曾国藩家书》如春风梨花,竞相出版。工商社会,熙来攘往的芸芸众生怎么会如此关怀那个逝去近百年的先人?文化快餐大盛之际,“之乎者也”的《家书》为何投合如此众多的胃口?曾国藩之谜,是一个跨越百年的历史公案,又是今日令人难解的文化现象,可称为“曾国藩现象”。
国藩中小学毗邻名人故居,翘首可望。研究曾国藩,解读笼罩其身的重重谜团,较正确地评价他的功过是非,从中汲取有益的传统文化营养和修身养性之道,以伟人“自拔于流俗”的志气勉励后学,使耕读之风继承发扬,当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同时又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学校在贯彻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初,即将“曾国藩研究”确定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心。由于编者对曾国藩的研究尚很肤浅,时间又很匆促,紕漏与不足之处敬请专家与师生指正。
教材编定后,仅作为校本课程施教之蓝本。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可根据各年级特点予以选择,使之趣味性更强,更具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在本教材的编写当中,编者参阅、摘录了一些专门论述曾国藩的书籍,未能一一注明,在此一并向原作者致以诚挚谢意。
目录
第一篇曾... 4
第二篇名人评说... 5
毛泽东“独服曾文正”... 5
蒋介石推崇曾国藩... 5
著名革命家章太炎有褒有贬... 6
孙中山的贬斥... 7
梁启超的赞誉... 7
第三篇曾国藩学术思想... 7
《持家教子之术》... 7
《修身养性之诀》... 9
《示范感人之处》... 9
《超群的读书之道》... 13
第四篇曾国藩《挺经》选读... 18
第五篇曾国藩轶闻趣事... 24
一、“蛇皮癞与蟒蛇精投胎”... 24
二、“断鸡蛋案”... 25
三、老桥妙对... 26
四、打翻神王菩萨... 27
五、“不愿子孙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君子”... 27
六、“讽考官”... 28
七、曾国藩和慈禧的对话... 29
八、啼笑汪老师背伞... 30
九、“写门对”... 31
第六篇曾国藩家书摘录... 33
实践活动... 41
第一篇曾
曾国藩,字伯涵,乳名宽一,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乡神冲白杨坪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
曾国藩5岁时,在家识字、读书,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16岁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名列第七)。23岁时参加湘乡县试,考取秀才。28岁考中了进士。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总待郞,官至二品。紧接着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特别的民团——湘军。他率领湘军,**太平天国运动,围剿捻军,为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先后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
1872年,62岁的曾国藩,因时发脚麻之症,舌蹇不能语,于3月12日逝世。葬长沙市望城县坪塘镇的伏龙山。
第二篇名人评说
毛泽东“独服曾文正”
毛泽东年轻时,曾对曾国藩佩服备至,现藏韶山纪念馆《曾国藩家书》中数卷扉页上都有毛手书的“咏之珍藏”。他曾说:“曾国藩建立的功业和文章思想都可以为后世取法。”认为曾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孕群籍而抡方有”是国学的入门书。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毛一生很重视这点。曾“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毛建立红军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蒋介石推崇曾国藩
蒋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应多看曾文正”“曾文正家书及书札……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说:“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在黄浦军校,他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他认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
附:《爱民歌》
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
第一扎营不贪赖,莫走人家取门板。
莫拆民房搬砖头,莫踹禾苗坏田产。
莫打民间鸭和

走近晚清第一名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329 KB
  • 时间2018-07-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