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错误提升能力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占据了整个小学数学的学习阶段;计算还是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一项必备的技能,计算能力的培养贯穿学生一生数学学习的始终,计算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方法等。实施课程改革以来,随着数学课时数的减少,学生学习计算的时间也跟着减少,笔者身为一线数学教师,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明显下降的趋势。本文以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出现的错误为例,深入分析学生的计算错误,并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做到轻负高质。
一、缘起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内容,笔者在教学本块内容时对于本班的学生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本班学生在一、二、三年级每个学期的计算比赛中成绩都不错,几乎都在年级段前2名,计算的基础比较扎实,又因为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内容学生掌握得也不错,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所以笔者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以为定能轻松完成。结果学生交上来的作业错误率很高,并没有想象中的好。跟平行班的教师(我们学校有8个平行班)交流后发现,他们教学的学生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于是笔者对小学的计算教学的教材做了一番梳理,然后又对本校学生的计算能力做了检测,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趋势明显,并且计算能力的下降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计算速度慢或计算易错,使得课堂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学生由于怕计算出错对学习数学兴趣不高;等等。
二、新老教材的对比
笔者把所使用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下称“新教材”)和老教材进行比较,发现新教材的计算例题有所减少。具体见下图:
■
新教材中真正属于“纯笔算”教学内容的就是笔算部分的例1和例2两个例题,而在老教材中除了一般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一个例题,相当于新教材的例1外,其中包含有因数的中间有0、因数的末尾有0、“两位数×三位数”等特殊的题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老教材会将它们再独立开设一个课时加以教学。这样一比较,除去练习的量,新教材中数学例题的课时已减少2课时,学生学习计算的时间也就相应减少了。类似的情况在新教材中并不少见,所以作为一线教师应该不受教材的束缚,而是根据班级的教学实际、出错率高的计算内容,有针对性地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纵观我们的计算教学,个人觉得要适当增加的计算教学内容还有:在教学五年下册的分数加减法的内容时可增加分数和小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在六年级上册教学分数乘法时增加分数与小数乘法的一步计算;在六年级上册还可增加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的教学……因为这些计算内容在学生解决问题时常常用到。
三、学生计算的错误成因及对策
错误成因一:知识性错误
计算的知识性错误包括口算错误和计算方法的错误。口算错误常见的有学生在计算时容易将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加法的计算方法混淆在一起,如4+2=8、2+3=6等,都用了乘法口诀来计算加法,如图1;有的在计算时出现了口诀混乱的现象,如三六十六、六九四十五等,如图2;还有的口算错误是进位出错,如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时,满几十就要进几,学生都很容易口算出现错误,如图3。三位数乘两位数处处要用到口诀进行计算,处处要用到口算,如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往往需要口算多次
立足错误 提升能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