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习惯掌握方法学以致用
在老师座谈时,很多老师都会提到一个相同的问题:复习阅读时该复习什么?怎样复习才有效?他们都觉得,在学期(学年)期末考试前,虽然做了许多阅读练习题,可一拿到试卷,很多学生还是无从下手、错误百出。其实这就是阅读复习方向的问题。就阅读来讲,复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做几道题目,而是要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系统地提升。笔者结合以往小学期末测试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对小学第三学段期末阅读复习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培养习惯,激发兴趣
在以往各种考试中,阅读考查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目往往是因为他们审题不清,答非所问,或偏离主题,不知所云。而这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学生阅读习惯不好。有的学生一看到阅读就开始做题,对文章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方式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这就需教师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比如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要让学生做到三读:一读出文章的基本内涵。看到一篇文章时,先把阅读题放在一边,浏览全文,知其大意,再找准重点语段,揣摩文章表达的中心和蕴含的思想感情,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炼出自己的观点。二有目的地读。这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文章所设计的练习来有目的地阅读文章,练习中一些基本的知识可以边读边做,审题要清,书写要规范。三有深度地读。对于文章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中心语段,要再读。这时的读是针对练习中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进行的,通过反复地读,达到阅读的有效性。这样的读,要在阅读训练中贯穿始终,若
“总以某种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养成习惯”(亚里士多德)。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兴趣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中,这样的阅读需持之以恒。
二、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学生答题没有掌握技巧,答题不全面,这也是阅读题失分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熟读课标,把握课标对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对平时阅读考查中常见的题型要有敏锐的意识,因为这种题型折射出命题者对阅读教学考查的内容。在小学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中,考查的就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其核心能力就是概括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抓文章重点语句、语段的能力、领悟具有言外之意句子的能力、联系生活来领会文章思想情感的能力等。考查的内容主要有这四方面:(1)积累词语。如文中哪句话你最喜欢,为什么?(2)内容理解。如文中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语段的理解。(3)注重应用。如比喻、拟人、排比句式的模仿,想象文中的人物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概括标题和文章的主要内容等。(4)考查学法。如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及文章的写作方法等。教师心中对这些考查内容要了如指掌,这时就可以教给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如关于词语的理解与作用分析能力的培养。从考查能力的角度来讲,命题中出现的词语理解,一般不是要学生读懂这个词语的表面意思,而是要理解该词在文中表情达意方面的关键作用。因此,在阅读复习中,词语理解的重点应该放在解决理解词语在表达文章主旨方面的意思
,体会这些关键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所起的特殊作用。
例如,在阅读测试中曾有这样一道题: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而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选自《跨越百年的美丽》)“定格”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作者用“
培养习惯 掌握方法 学以致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