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方法论
【摘要】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方式。本文界定了自主学习的定义,描述了自主学习的特征,依据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指出了自主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自主学习;方法论
前言: 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在教学论领域,自主学习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而在学习论领域,自主学习则被看成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
自主学习是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自主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中受益,而且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必要的心理基础,近年来引起国内外教育研究领域的高度重视。尽管自主学习在国外出现已经近一个世纪,但是,由于研究者的理论立场和视角不同,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看法。但总的来说,基本主张从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多个维度对自主学习进行界定。
1自主学习
。
什么是自主学习?目前,国外使用的与自主学习有关的术语很多,如自我调节学习(self-regulated-leaming)、主动学习(active leaming)、自我教育(self-education)、自我指导(self-instruction)、自我计划的学习(self-plarmed learning)、自律的学习(autonomotls -learning)、自我定向的学(self-directed leaning)、自我管理的学习(self-managed learning)、自我监控的学习(self-monitored learning)等。[1]但是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
尽管自主学习在国外出现已经近一个世纪,但是,由于研究者的理论立场和视角不同,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看法。但总的来说,基本主张从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多个维度对自主学习进行界定。
。
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的齐莫曼(Zimmerman)教授对自主学习的有关定义作了系统的总结,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三个特征:
①强调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的自我调节策略的运用;
②强调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定向的反馈循环过程,认为自主学习者能够监控自己的学习方法或策略的效果,并根据这些反馈反复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
③强调自主学习者知道何时、如何使用某种特定的学习策略,或者作出合适的反应。
他所用的术语是self-regulated learning(在我国有人将之译为“自我调节学习”,也有人将之译为“自主学习”),是指“以学习效率和学习技巧的反馈为基础,选择和运用自主学习策略,以获得渴望的学习结果”。[1]
齐莫曼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自主学习研究框架(见表1)。齐莫曼认为,确定学生的学习是否是自主的,应该依据研究框架中的第三列,即任务条件。如果学生在该列中的六个方面均能由自己作出选择或控制,则其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反之,如果学生在这六个方面均不能由自己选择或控制,则其学习就无所谓自主。换言之,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已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过程作出自我监控;他们还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
。
①国内较有影响的研究者董琦、周勇认为,自主学习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三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
②北师大肖川博士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与他主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他给出了这样的定义:自主学习是就学习过程的内在品质而言的,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③华东师范大学的庞维国提出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界定自主学习:从横向角度是指从学习的各个方面或维度来综合界定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和学习结果等;从纵向角度界定自主学习是指从学习的整个过程来阐释自主学习的实质,即学生在学习之前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之中能够对学习的进展、学习方法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在学习之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总结。
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
自主学习方法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