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胶体在液体复苏中的利与弊
液体复苏
概念:当各种原因导致机体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存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并出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重要组织和器官灌注不良时,需要尽快补充血容量的过程。
液体复苏是休克治疗的基础
ICU收治的重症病人中50%表现为血容量不足
液体复苏不等于液体治疗
液体复苏的目的
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
维持血液携带氧的功能
改善微循环及脏器灌注
减轻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减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
液体复苏时机
休克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病理生理过程,诊断治疗应当强调“早”
休克的早期诊断
休克的诊断不难,关键是应早期及时发现,要点是凡遇到严重损伤、大出血、严重感染以及过敏的病人和有心脏病史者,应想到发生休克的可能;如出现出汗、兴奋、心率加快、脉压差小或尿少等症状者,应疑有休克。若病人出现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皮肤苍白、呼吸浅快、收缩压降至90mmHg,或原有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下降40mmHg及尿少者,则标志患者已进入休克失代偿期。
创伤休克
传统观点---低血压应尽快提升血压
立即进行液体复苏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延迟复苏
不主张快速给予大量的液体进行复苏,特别是有活动性出血的休克病人,而主张在到达手术室彻底止血前,给予少量的平衡盐溶液维持机体基本需要
在手术彻底处理后进行充分复苏
液体复苏终点标准
50年前
-纠正血压作为终点_ 肾衰、上血
以往的观点
血压正常
心率下降
尿量恢复
四肢温暖
目前观点
纠正组织缺氧
消除氧债
仍存在内脏缺氧
可能发生MODS
●生理盐水
●林格氏液
●羟乙基淀粉
●明胶
●右旋糖酐
晶体
●全血
●红细胞
●血浆
血及血制品
胶体
天然胶体
人工胶体
●白蛋白
液体复苏的种类
各种液体的特性肾阈值(60000-70000道尔顿)
晶体液
明胶
白蛋白
羟乙基淀粉
60 Da
30,000 Da
68,000 Da
250,000 Da
10 – 20 min
1 – 2 hr
2 – 4 hr
6 – 18 hr
分子量
扩容效应
复苏液体选择
晶体:
指溶液中溶质分子或离子小于1nm,或一束光通过时不出现反射现象
生理功能:晶体液可扩充功能性细胞外液,保持细胞外液容量及维持电解质平衡。输注后保留在血管内的比例较少,大部分晶体液会移到血管外滞留在细胞间隙中
人工胶体在液体复苏中的利与弊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