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白杨礼赞
主备:荆文华课型:阅读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班级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阅读议论文的一般方法。
2、分析作者是如何选择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3、明白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道理,并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举例论证的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道理,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课前预庸(yōng) 卑鄙(bǐ) 贤哲(zhé) 携带(xié) 嘈杂(cáo)
沐浴(mù) 缅怀(miǎn) 热忱(chén) 诱惑(yòu) 萎缩(wěi)
?是怎样提出的?
明确:(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通过名言的申说提出自己的观点。)
4、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把本文划分为三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第l段):提出论点——人的高贵在于有灵魂。
第二部分(第2—5段):列举事例证明——贤哲及平庸人都十分珍惜内在的精神生活。
第三部分(第6段):表达期望——愿人们保持着纯正的追求。)
5、“布鲁诺因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广场。”这例子同样能证明本文的论点,能否把第三段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例子换成布鲁诺的?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因为作者选取的三个事例,有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非常典型,有代表性。换成布鲁诺的就跟第欧根尼的例子重复。且第三段的事例即用来做事实论据,又引用他的名言作道理论据。论证很严密。)
6、有人说,第五段少女读书的例子鲜为人知,做事实论据不合适,你认为呢?
明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重点让学生明白运用事实论据应注意典型性、代表性。)
课堂学习
导入课文,创设情境
走进课文,走进作者
周,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现已退休。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等。
(三)初读课文,合作探究
1、从文中找出作者的中心论点,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
提出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举例论证:1、(阿基米德、第欧根尼、王尔德)一切贤哲都十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
2、(少女、许多青年画家)在平庸背景下闪烁灵魂光彩的人。
表达期望:祝愿人们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2 、你觉得一个人灵魂的高贵体现在哪里?假如把“高贵”换为“高尚”好不好?
体现:1、有思想;2、有丰富的精神财富;3、有纯正的追求。不好。因为“高尚”一
般指人的道德水平或趣味,本文的高贵强调人要有一颗能思考的灵魂。(见教参“探究·练习”一参考答案)
3、课文第2、3段分别举了阿基米得、第欧根尼和王尔德的例子,要论述的观点是什么?这三人展示的“灵魂”的内涵是否相同?
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先哲的共同特点。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看得比生命更重要————阿基米德。精神追求超越了权势————第欧根尼。精神财富超越了物质财富。—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学案(教师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