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7+735梅溪坝二号桥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概况
K17+735梅溪坝二号大桥上跨南川至金佛山公路,起止里程为K17+~K17+,,双向四车道,全桥共8跨,单跨距30M。下部结构桥墩设计为单桩单柱结构形式,每墩11根桩,共28根,设计桩径φ150cm,根长20-24M,桥台设计为双桩肋板U型桥台,每排6根,共24根桩,设计桩径120cm,桩长16M。5#、6#墩设计为支承桩,其余为磨擦桩。上部结构设计为30M预应力T梁,先简支后连续(结构),分联情况为4*30+4*30M共两联,。桩基砼标号为C25,墩柱、盖梁砼标号C30,预制梁,现浇连续,桥面砼标号C50。
根据地勘资料,本工程地层主要岩性为亚粘土,旋风化泥岩,弱风化泥岩夹薄层灰岩,微风化泥岩。根据地质地形条件采用人工挖孔桩。
施工组织机构
K17+735梅溪坝2号大桥、龙岩江大桥施工工区归项目经理部统一指挥、管理,其现场组织机构见附图二。
施工准备
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必须选择在离现场近,排水条件好的地方(面积由多桥工程量确定),进行机械、人工平整,并经压路机碾压后,对堆放碎石、砂、水泥场地进行硬化(C15砼厚15cm),然后进行拌和机安装及工棚的搭设(居住棚、水泥棚、钢筋棚)。
预制场进堆放碎石、砂、水泥地进行硬化(C15砼厚15cm),然后进行机械安装、水泥棚、钢筋棚搭设。
原材料的堆放,保护措施按重庆市高速公路建设主要项目规范管理细则执行。
施工方案
桩基础:梅溪坝2号大桥根据地质地形条件选用人工挖孔桩形式。
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
①劳动组织及设备投入
根据工作量及工期要求,拟投入劳力84人,分成14个作业组,每两人一工作小组(指直接挖孔作业的一线工人),每个桩孔的成孔时间约为35天. 拟投入的设备及主要材料
: 六台; 凿岩机: 三部;
风镐及相配套的风压管:15套; 简易提升架: 14部;
潜水泵及相配套设施: 20套; 护壁钢模: 20套;
电雷管及防水炸药。
②施工工艺
要求操作工人利用锄、耙、风镐及打眼放炮挖掘桩孔,开挖后按设计孔位安装校正钢模板,现浇细石混凝土护壁,~。浇注一段护壁,护壁厚度为8cm~15cm, 护壁钢模采用圆台形上小下大,两模之间搭接5~10cm,一般每工作日一个孔仅限于完成一模,第二天待护壁水混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上部砂卵石层如出水大\松散则可采用双层护壁,首先用毛竹护壁强行掘进,尔后用水泥砂浆再护壁一层,以达到堵水及强度要求.
嵌岩:如岩石硬必须采用风镐掘进或打眼放炮,一般施工一个断面打炮眼5~10个(视岩石硬度确定),炸药必须采用防水型的乳化炸药或胶质炸药,每次炸药量约3~4kg,若岩石断裂面较
平整、稳定不垮塌,可不做护壁。
③安全技术措施:
a)准确放线放点,并做好校正桩(十字线)在装模浇砼之前吊线检查,确保桩孔不偏移。
b)加强模板的钢度,使其不易变形,保证桩孔的圆度。
c)岩石中施工也须经常吊线检查,以保证其垂直度。
d)护壁顶口必须经常高出地面10~20cm,使之地面石块及杂物不易掉到孔内伤人。
e)护壁水泥应采用早强水泥,以保证拆模时能达到强度。
f)孔内水泵等电器一定要接漏电保护器,防止漏电伤人。
g)地面人员(在孔内有人时)不能远离现场,应随时关照下面人的动态。
h)提升土、石方及器械一定钩稳,系牢,防止脱落伤人,提升钢绳及卡和容器要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i)打眼放炮,装药接线前必须将水泵等电器撤离孔底,放炮前应将人员撤离至30米以外,并吹哨报警。如遇哑炮,必须由懂技术的专业人员排除处理再行施工。
z)放炮后,必须先采用空压机充分通风,排除炮眼后才能下人,人员下去时必须先检查孔壁是否破坏,确保无误后方能继续施工。
、台身施工
1)施工方法
墩柱采用定制的大块钢模,分节组合拼装吊就位,且墩柱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完成,以保证墩柱的外观质量。墩柱模板下部用角钢稳固,角钢预埋在承台中或用焊接方式与桩基预留钢筋焊接固定。墩柱上部设置适量的缆索及支撑,使整个墩柱模板稳固、竖直。支撑与脚手架分开支立,避免因脚手架的晃动或位移导致支撑松动模板变形。模板接缝采用涂腊新工艺。钢筋事先加固成型后吊装就位。
台肋采用组合钢模板配合木模组合拼装而成,在纵向和横向相互交错按排柱2m,,拉杆在模板外侧用锯材和螺帽固定,使模板形成一个整体。整个模板用钢管支撑固定,并设置一定数量的拉索。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表面外观平整光洁,对模板采用涂石腊新工艺,保证模板拼缝、接缝不漏浆,
梅溪坝2号桥施工组织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