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韩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及“古文运动”的文学常识。
2、读懂文意,掌握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用法。
3、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
4、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
教学重点:
1、思考本文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
2、本文是怎样进行对比论证的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提问法
4、讨论法
教学时数: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刚学习过荀子《劝学》,了解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当然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时候也会觉得很苦,这里有了两条名言警句,是我中学时代的座右铭,每当我累了,想放弃的时候就会看看,以此来鼓励我继续前行, 来大家一起读一下
【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pt
很巧,这两句话都出于一人之口,有同学知道是谁吗?他就是唐代著名诗人,也是散文大家韩愈,我们今天来学习他的一篇著名论说文《师说》(板书)
二解题
【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爱莲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知人论世>
三创作背景
韩愈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
【在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
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在文章最后一节有所提及,
“李氏子蟠年十七。。。。。。”
从《师说》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下面就像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韩愈其人
四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万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在散文创作方面有突出成就,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提倡儒家思想,他在文学上最大的功绩是倡导古文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优秀散文传统,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代古文的基础。】
知识巩固与扩充
唐宋八大家
古文运动
五研读课文
1)诵读课文,分别由老师范读一遍,找三个同学分别朗读三节,最后全班一起朗读全文
2)落实字音
【读( dòu) 或不焉(fǒu)经传( zhuàn ) 从师( cóng )
读书(dú ) 不能(bù) 传道( chuán )从容( cóng )
老聃( dān ) 蟠( pán ) 苌弘( cháng) 近谀( yú ) 作师说以贻(yí )之
冉( rǎn ) 潘( pān ) 长幼( zhǎng ) 须臾( yú ) 怡(yí )】
3)分析课文第一自
《师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