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
广东药科大学
毒
个
案
理
护
目录
丹毒的定义和发病原因
丹毒的治疗和护理
病例介绍
诊疗过程
01
02
03
04
丹毒的定义和发病原因
丹毒(erysipelas)丹毒也称流火,是ß-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粘膜微小伤口侵犯皮内网状淋巴管所致的炎症。
丹毒的定义
由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皮肤感染。致病菌由微细的皮肤或粘膜的损伤侵入皮肤引起组织发炎,或通过血行感染,也可由污染的器械、敷料等间接传染。颜面丹毒系由鼻、咽、耳等处的病灶引起。足癣和下肢外伤可引起下肢丹毒。
发病原因
关于我
临床表现
好发于足背、小腿、面部等处,多为单侧性。在小腿丹毒者因高度肿胀、皮肤粗糙增厚发展为“象皮肿”。
肿
红
局部有烧灼样疼痛,严重时出现水疱或血疱,自觉疼痛,皮温升高,触痛明显。
痛
丹毒患者发热、寒战、体温可高达39℃以上,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热
皮肤出现鲜红色片状红疹,略隆起,中间颜色稍淡,周围较深,边界清楚。
病例介绍
床号: 27床姓名: 王某性别: 男年龄: 54岁
入院时间:2016-12-24 11:17步行收入中西科
主诉: 因“双足红肿、热、痛3天”入院
简史:患者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双足红肿,位于双足趾近端,以第二、三趾明显,伴疼痛、瘙痒,肤温升高,无局部皮损,无皮疹,无水疱,无关节变形,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鼻塞流涕,无气促,自行用达克灵粉局部外敷,症状未见好转,进行性加重,病变面积逐渐增大,今早出现头面、胸前及背部红斑,伴瘙痒,少量皮疹,呈针尖样丘疹,高出皮面,无皮下出血,遂来我院门诊就诊,为进一步诊治拟“丹毒”收入我科。
病例介绍
过敏史:有过敏原:磺胺类过敏。
不良习惯:有吸烟、饮酒
既往史:有高血压5年余,现口服缬沙坦胶囊降压,血压控制一般。2岁时因肠套叠行手术治疗,术后无明显不适,否认有糖尿病、冠心病、消化道出血病史,否认有传染病、输血史。
体查: T ℃ P 73 次/分 R 20 次/分 BP 133/91mmHg。
专科检查:双下肢Ⅰ度水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无减弱,四肢肌力、肌张力大致正常,面部、胸前及背部红斑,少量皮疹,呈针尖样丘疹,高出皮面,无皮下出血,可见抓痕。双侧足部红肿、肤温升高,以足趾近端为主,无渗血渗液。
入院诊断:
西医:;
中医:丹毒
检查结果
日期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12-24
白细胞
↑
~
10ˇ9/L
嗜酸性粒细胞
↑
~
10ˇ9/L
中性粒细胞数
↑
~
10ˇ9/L
肌酸激酶
↑
~
U/L
治疗手段
抗生素治疗:阿奇霉素注射剂、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脉滴注
全身
治疗
呋喃西林bid冷热湿敷,外用糠酸莫米松软膏,中药熏蒸治疗,抬高下肢。
局部
治疗
湿敷同时予红外线照射
物理
疗法
予抗过敏、抗感染对症止痛治疗,结合中医特色治疗促进恢复。
治疗手段
冷热湿敷
中药熏蒸治疗
丹毒个案护理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