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后压浆失败后处理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U443文献标识码: A
概要:灌注桩后压浆具有提高单桩承载力,提高生产率,节约建设资金的优点,因此,在具备条件的工程中推广后压浆施工工艺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但是,由于各种施工原因引起的注浆管堵塞导致注浆不成功成为后注浆技术一大难题,本文通过郑州市三环路快速化工程的施工实践,着重介绍后注浆失败后的处理方法,希望能给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工程概况
郑州市三环路快速化工程北三环,西起南阳路立交西侧、经索凌路、丰庆路、文化路、花园路、经三路、东至中州大道东侧龙湖外环路,,采用BT模式承建,分BT1标、BT2标、BT3标。
桥梁桩基础均为钻孔灌注桩,、、,共4321根。主线桩长在47~52m范围,匝道31m左右。桩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根据设计要求桩基经注浆后极限承载力为标准承载力的2倍,本工程采用了桩侧和桩端同时注浆的复合后注浆技术,故后注浆的成功与否是桩基质量控制的要点。
二、后压浆失败及原因分析
1)当注浆压力长时间低于正常值,浆液流速较快,或地面出现冒浆,周围桩孔串浆,应改为间歇注浆,根据现场温度的高低间歇30min~60min,同时可以按照设计要求取较小水灰比、加大浆液浓度等措施进行灌注,按照设计要求超灌30%即可,此时即为灌浆成功,不需要进行后续处理。
2)压浆过程中注浆管出现注浆压力很高,注浆量未达到设计要求的80%时,视为注浆失败,主要是由于注浆管路堵塞所引起。
3)由于施工操作不当(如注浆单向阀门反向安装)或土层本身性质导致注浆孔堵塞,引起后注浆施工中预置的注浆管全部失效,导致设计的浆液不能注入,或管路虽通但实际注浆量达不到50%,且注浆压力达不到终止压力,视为注浆失败。
三、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针对注浆压力不够,注浆量可以达到或超过设计注浆量的情况,可根据设计要求及时处理,下面重点介绍注浆未达到设计要求情况的处理方法。
1)注浆失败处理的施工工艺
图1 工艺流程图
2)注浆孔的布置
在桩侧距桩壁100mm~200mm处对称布置6个注浆孔通过埋设注浆管,管径100mm为宜,如下图2所示。
,采用抽芯方法埋设注浆花管补充注浆,花管采用单向阀装置,管径100mm,注浆孔超出桩底标高500mm。如下图3所示。
,采用抽芯方法埋设注浆花管补充注浆,花管采用单向阀装置,管径100mm,注浆孔超出桩底标高800mm。如下图3所示。
3)注浆管的制作与安装
注浆花管喷头出浆孔径一般为5mm~8mm,间距100mm、十字轴对称布置间隔50mm,端部出浆孔与注浆管底距离为30mm~50mm,出浆孔预先插入长图钉封堵,外缠包装胶带铁丝固定,注浆管底部焊死,如图4所示。
4)浆液制备
,水泥要求新
钻孔灌注桩后压浆失败后处理措施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