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
张名浩
2014版——
目录
前列腺癌流行病学
前列腺癌的诊断
前列腺癌的治疗
前列腺癌的随诊
前列腺癌治愈性治疗后复发的诊治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和治疗
前列腺癌流行病学
发病率有明显的种族和地域差异:亚洲及北非较低
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在男性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在美国位居第一。亚洲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增长比欧美发达国家更迅速。在我国发病率在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大城市的发病率更高
诊断患者中位年龄为72岁,高峰年龄75-79岁,超过60岁发病率明显增长
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年龄、种族、遗传性有关。发病风险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相关
外源性因素会影响从潜伏型前列腺癌到临床型前列腺癌的进程。促进的外源性因素有(动物脂肪),抑制的因素有(维生素E、硒、木脂素类、异黄酮、番茄中的番茄红素、阳光暴露可使维生素D活性增强、绿茶等)
前列腺癌的诊断
前列腺癌的症状
前列腺癌的诊断
前列腺癌分期
前列腺癌危险因素分析
症状:早期没任何症状,但肿瘤阻塞尿道或侵犯膀胱颈时,则会发生下尿路症状,可出现急性尿潴留、血尿、尿失禁。骨转移时会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贫血、脊髓压迫等症状
诊断:直肠指检联合PSA检查是目前公认的早期疑似前列腺癌最佳方法。确诊依靠前列腺系统性穿刺活检取得病理学诊断方能确诊
直肠指诊DRE:大多数前列腺癌起源于外周带,DRE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都有重要价值。应在抽血检查完PSA后再做DRE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
PSA检查时机:建议对50以上有下尿路症状的男性进行PSA和DRE检查;对于有家族史的应从45岁开始。检查应在射精24h后,膀胱镜检查、导尿后48h,前列腺的直肠指诊后1周,前列腺穿刺后1个月进行,检查时应无急性前列腺炎、尿潴留等
PSA检查的判定:血清总PSA>,对初次PSA异常者建议复查。当tPSA介于4-10ng/ml时,%
游离PSA:当tPSA在4-10ng/ml时,fPSA与PCA的发生率呈负相关。f/t>。当f/t<%;>%
PSA密度:PSAD正常值<,其有助于区别BPH和PCA
PSA速率:PSAV即连续观察血清PSA水平的变化。正常值<。适用于PSA值较低的年轻患者。2年内至少坚持三次PSA: [(PSA2-PSA1)+(PSA3-PSA2)]/2
经直肠超声检查TURS:征象为外周带低回声结节,初步诊断肿瘤大小。但其诊断特异性较低
前列腺穿刺活检:推荐经直肠B超引导下的系统性穿刺活检是诊断PSA最可靠的检查
前列腺穿刺时机:前列腺出血会影响MRI临床分期,所以应在MRI之后进行
前列腺穿刺指征:
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结节,任何PSA
B超/CT/MRI发现异常影像,任何PSA
PSA>10ng/ml,任何f/tPSA和PSAD
PSA4-10ng/ml, f/tPSA异常或PSAD异常
注: PSA4-10ng/ml,如f/tPSA、 PSAD、影像学正常,应严密随访
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术前准备:穿刺前通常需要预防性口服抗生素3天,并进行肠道准备
前列腺穿刺针数:建议10针以上。初始的饱和穿刺比逐步穿刺效果好‘
重复穿刺:应符合以下几点
第一次病理发现为非典型性增生或高级别PIN
PSA>10ng/ml,任何f/tPSA和PSAD
PSA4-10ng/ml, 复查f/tPSA异常或PSAD异常或直肠指检或影像学异常
PSA4-10ng/ml,复查 f/tPSA或PSAD、直肠指检、影像学均正常。密切随访,>10ng/ml或PSAV>
重复穿刺的时机:2次穿刺间隔目前多为1-3个月
重复穿刺次数:对2次穿刺阴性结果,属于上述1-4者,推荐进行2次以上穿刺,3次以上应慎重
如果2次穿刺阴性,并存在BPH导致的严重排尿症状,可行TURP,将标本送病理
前列腺穿刺并发症:感染最严重并发症,血尿、血精以及迷走神经反射等
影像学检查
CT:对早期PCA诊断的敏感性低于MRI,目的主要是协助临床医师进行肿瘤的临床分期。了解前列腺邻近器官有无肿瘤侵犯及盆腔内有无肿大淋巴结
MRI/MRS:可以显示前列腺包膜的完整性、肿瘤是否侵犯前列腺周围组织及器官,盆腔淋巴结受侵情况及骨转移,有助临床分期。MRS是根据PCA中枸橼酸盐、胆碱和肌酐的代谢与BPH和正常组织中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波谱线,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ECT:PCA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是骨骼。其可比常规X线片提前3-6个月发现骨转移,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一旦PCA
2014版肾结石诊疗指南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