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动手做做看
任喜娟
教学目标
,会写9个字。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伊琳娜情绪变化的语句,感受故事的情趣。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图片、实验器材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一分钟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
1、同学们,你们遇到问题是怎么办的?
(生自由发言)板书:动手做做看
2、齐读课题,设疑:
(1)、“动手做做看”是谁给谁的建议?(2)、伊琳娜为什么要动手做做看?动手做做看的结果如何?
3、交代课时目标:
二、初读课文。
,标清自然段序号。
,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3、同桌开火车读两遍课文,互相正音。
4、给生字注音,标出音序部首。
三、检查自学情况。
,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
。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里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四、再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交流。
2、教师指点重点字。
3、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词,指名认读。
2、回忆课文内容: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上节课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就去看看这几位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3、交代课时目标:
二、细读课文,整体感悟:
三、指导阅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说说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2、你觉得朗志万的问题提得怎样?表观在哪儿?
(问题提得很“奇怪”。表现在“如口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意思是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
3、分组思考讨论:小朋友的回答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
(一个小朋友说:“这是因为鱼身上有鳞。另一个说水被金鱼喝了。”(崇拜科学家)
四、指导阅读第四至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思考:伊琳娜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2、伊琳娜为什么觉得他们都没说对?
(“鱼身上有鳞,水就不会漫出来”和“鱼把水喝下去了”都不合乎逻辑。)
3、对,她去问了妈妈。想想说说: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伊琳娜,会怎么向妈妈那
请教?她的妈妈是怎么告诉她的?把妈妈的话多读几遍,想想:“光想”是什么意思?“光”能换成别的什么词呢?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听了妈妈的话,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
4、做实验,体会伊琳娜看到实验结果后会怎么想?伊琳娜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实验结果是水明明漫出来了,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科学家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还是妈妈的话正确,不要光想,要动手做做看……她很生气。)
五、指导阅读第六至第七自然段
l、默读课文六至七自然段,画出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体会其中的意思。
2、体会伊琳娜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
“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一条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
(2)、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
3、指导朗读并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什么?(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 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
(2)、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4、分角色演读课文,师生共同再现课文情景。
六、课外拓展,升华主题
1、听《小马过河》的故事,让孩子们再次感受亲自实践的重要性。
2、说一说:学了课文,听了故事,你明白了些什么?
赠送毛泽东主席的名言:“实践出真知。”
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勤于实践。
七、写字
八、堂堂清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 2、把伊琳娜想对朗志万说的话写在课本上。
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生气----哄骗
伊琳娜动手实践
高兴----启发
13.动手做做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