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保健按摩概述
一、按摩的起源与演变
按摩是以中西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利用专门的手法或器械所产生的作用力直接作用于人的体表(病灶或穴位),以达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和防治伤病的一种自然疗法(替代疗法)。
按摩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保健治疗方法,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国人就在与疾病做斗争的医疗实践,逐渐形成了按摩治疗体系。确立了按摩作为一门医疗学科在中医学体系中的地位(中药、针灸、按摩),按摩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项宝贵遗产。
按摩与推拿:
唐朝以前称按摩,宋朝改名为推拿,推拿是以中医的脏腑和经络学为基础理论,通过调整经络气血的运行来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而现代的按摩概念是古代按摩技术在唐朝传出国门后,增加了西医学的内容。所以现代按摩技术是在传统按摩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解剖学、影像学、生理学和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包含传统中医学的经络和脏腑的相关理论。而传统“”按摩则被“推拿”所取代。现在的中医学院开设的统称为推拿专业,教材为《推拿学》。
按摩的特点是简便易学,安全可靠、无需复杂的仪器、设备,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而且见效快,无任何毒副作用,人们乐于接受。按摩在预防、保健、治疗、康复领域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慈禧太后则有梳头玉面搓脚心的保健秘诀。展示头梳,找头沉的学生展示。
二、按摩的分类
根据操作者分:自我按摩和被动按摩
根据目的分:
保健按摩(健身按摩/改善亚健康、放松按摩/消除疲劳、减肥按摩、美容按摩、经络按摩/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脏腑按摩/调节胃肠功能)
治疗按摩(伤科按摩、正骨按摩)
运动按摩(运动前按摩、运动中按摩、运动后按摩)
三、保健按摩的概念:
保健按摩是以运用各种按摩手法作用于人体的体表或穴位,已达到强身健体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四、保健按摩的生理作用
(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脏功能
按摩可使血管扩张,阻力降低,减轻心脏的负担,加速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促进代谢产物的排除。实操:擦法使局部发热发红
(二)调节神经功能、减轻或消除疼痛
按摩可以调节神经的紧张度,缓解因精神紧张或劳累引起的紧张焦虑、失眠、多梦或疲乏无力等神经功能调节障碍。不同的按摩手法对神经系统可起到不同作用,而同一手法其操作方式或操作部位不同亦可起到不同作用。
实践证明,缓慢轻柔刺激性小的手法,有镇静安神作用;实操:双手从前向后轻推面部和头皮3次,并配合呼吸,头顶前吸气头顶后呼气,要求摘掉眼镜。配额枕肌图。
节奏快,用力大刺激性强的手法,有兴奋作用。实操:手指拨动颞肌10次,配颞肌图。
按摩止痛的原理:
手法作用于神经末梢,通过神经反射,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改变大脑皮层对疼痛的耐受性,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实操:按压胃部或腹部止痛,配腹部胃肠图
手法刺激穴位——止痛;(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合谷治疗上牙痛配经络图
按摩可以消肿,减轻对神经末梢的刺激。
(三)增强免疫,预防疾病。
祖国医学认为按摩手法作用于人体经络系统,可以改善脏腑功能,扶正祛邪,俗话说:要想身体安三里永不干。
而现代研究表明,按摩后体内某些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出现一过性增加。如:按摩后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增加10%一19%左右,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可提高15%一20%左右。
(四)消除肌肉疲劳、预防肌肉萎缩。
按摩能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扩张和闭塞的毛细血管开放,增强肌肉的供血,改善肌肉的营养,增强肌肉的弹性和收缩力,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按摩还可使疲劳肌肉中的代谢产物尽快得以排除,有助于消除运动后的酸痛和疲劳。
按摩能使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关节囊的弹性和柔韧性增强,拉长挛缩的韧带,促进关节滑液的分泌,从而增大关节的活动度和灵活性;适宜的按摩还能收缩松弛的韧带,使关节的稳定性、坚固性得以加强。
实验证明,按摩还能促进钙质的沉积,增加钙的吸收,有利于防治防治骨质疏松和脱钙。实操:揉捏你现在最疲劳的部位,可相互做。
(五)改善皮肤营养,增加皮肤弹性
按摩可使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了局部皮肤的营养供应。同时还可以消除衰老的上皮细胞,改善皮肤呼吸,促进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据观察,经常做面部保健按摩,可减少皮肤皱纹,使面部光泽而有弹性。实操:中指擦鼻翼两侧,3-5指上下擦摩颜面中部,按外上内下旋转推擦面部。教师带领学生做,口令开始和结束。
(六)调节代谢紊乱控制体重
通过按摩刺激可以调控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控制食欲。(耳穴)
五、保健按摩的要求
(一)站位与姿势:术者一般距受术者10-20厘米之间。操作时要自然站立或弓步或坐位,一般要求面向受术者,注意力集中,沉肩坠肘,不用力部位要自然放松
。
(二)用力:多数要求发力在脚,用力在腰,促动肩臂,力贯指端。所有手法都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
保健按摩讲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