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大观园》教学设计
平遥县段村镇弓村小学校
教学目标:
1、知道民风、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民风、民俗的一些表现形式及其文化内涵。
2、能积极思考民风民俗形式之后的意蕴内涵。
3、通过调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民风民俗的绚丽多彩及丰富深刻的内涵意蕴,藉此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并初步培养学生探究民俗文化丰富内涵的欲望。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
知道《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吗?《红楼梦》里的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时是眼花缭乱,什么都是那样新鲜有趣!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大观园里逛一逛。不过我们今天逛的可不是贾府,而是民风、民俗大观园。(板书课题)
:让我们赶紧到园子里逛一逛吧!
哇,园子这么大,有节日园、食俗园、建筑园、服饰园等,真让人眼花缭乱。了解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民风民俗。
二、自主学习
任务一:学习过端午
(一)任务呈现:
?
?
(二)自主学习
(三)展示交流:
1提到端午,你脑海里会想到什么?
2划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两大习俗,那你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生讲述端午节的由来)
播放视频《端午节由来》“汨罗江上鼓声喧,争看龙船吊屈原”。每个传统日的背后都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毫不妥协的凛然正气,使得千百年来为人们一直传诵与纪念。
3对于“端午”你还有哪些了解?请大家读课本30—31页的内容。学生汇报。适时出示资料。
4、听儿歌: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任务二、走进其他民风民俗
(一)任务呈现:自学课本33页,想想文中介绍了哪些民风民俗?
(二)自主学习
(三)展示交流:向大家说说你的收获。
(一)中秋节
聊着聊着,逛着逛着,不知不觉天色暗了下来,一轮圆月升上天空,不禁让我想到了一个传统节日——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中秋节,你们准备怎么过?
(1)吃月饼
师:吃月饼是中秋节的另一习俗,圆圆的月饼象征着“团圆之意”。
师:邀上三五知己,或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吃着月饼,聊聊家常,多温馨啊!
(2)赏月
师: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一块月饼,一杯清茶,一地菊花,一轮明月,真惬意啊!
如今,我们仍在传承着吃月饼、赏月的习俗,享受着这份与家人团圆的温情。(板书:华夏多民风习俗各不同)
3、我们班有谁的亲人在外地或在国外的?你们准备用什么方式捎去你的祝福?你想对他们都说些什么?
4、思念之情不受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是我们,隔海相望的台湾人民同样也割舍不了中秋情结。他们除了以诗、电话、写信的方式诉说着思乡情外,台湾人民还在清明、中秋、端午、春节这些大型的传统节日里,专程来到我们中国大陆,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让我们一起在绵绵的思乡曲中
《民风,民俗大观园》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