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3为了忘却的纪念.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
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
文坛从此感彷惶。
思考
下面这首挽联写的是哪一位作家
鲁迅其人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与民间文化的熏陶。18岁去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1902年(22岁)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 发表了《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 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1912年),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鲁迅先生该文的手稿
为了忘却的记念
《为了忘却的记念》选自《南腔北调集》,作者1934年2月编写,收入了1932年至1933年间创作的杂文。当时上海有一署名“美子”的文人在《作家素描》一文中攻击鲁迅:“鲁迅很喜欢演说,只是有些口吃,而且是‘南腔北调’。”对此,鲁迅迎头反击道:“我不会说绵软的京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调,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并索性将编于此年的杂文集命名为《南腔北调集》,以作为对那些无聊文人攻击的回答。
背景介绍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进行军事和文化围剿,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他们利用特务捣毁进步文艺社团和书店,查禁进步文艺书刊,通缉、逮捕、甚至秘密屠杀进步作家。1931年1月17日“左联”五位作家:柔石、李伟森、胡也频、冯铿、殷夫也被秘密逮捕,并于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五烈士遇难两周年之际,鲁迅为揭露国民党的黑暗写下此文。后收在《南腔北调集》里。
关于左联
“左联”:全称“左翼作家联盟”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它是一个由文学研究会、创造社、鲁迅发起的进步青年所组成的文学组织。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当选为常委。“左联”倡导无产阶级文学,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工作方针,主张“对旧社会、旧势力的斗争必需坚持、持久,而且要注重实力”。
朗读课文
思考问题:
1、文章题目中既有“忘却”,也有“记念”,两者矛盾吗?为什么?
2、鲁迅先生要记念哪几个青年作家?这几个人各有什么特点?
要求:
朗读时读准字音,拿不准的查字典。

3为了忘却的纪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447750
  • 文件大小713 KB
  • 时间2018-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