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弑父娶母”主题的东方式转换.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弑父娶母”主题的东方式转换
摘要:《俄狄浦斯王》作为古希腊悲剧的典范之作,不仅仅是对于后世的西方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东方现代作品,而在《俄狄浦斯王》的“弑父娶母”主题被世人揭示后,对于这一主题的继承和表现成为东方多部作品的主旨。本文将以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为例,从具体文本的“替代性表现”对这一溯源文学进行具象分析。
关键词:《海边的卡夫卡》;《俄狄浦斯王》;弑父意象
从《海边的卡夫卡》整篇文章的“魔幻文风”的华丽外表中探求下去,弑父娶母的主题终究浮出表面,村上春树用魔幻,用替代,用梦境,用尽一切使得东方读者接受的方式,将这一古希腊最原始的母题在东方得以以新的方式继承下去,不得不说是在继承的过程中加入了东方元素的创新。那么《俄狄浦斯王》本身,又是以何种方式表现这一主题的悲剧性的呢?
一.《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母题分析及悲剧性揭秘
俄狄浦斯王的“弑父”原因在文中仅有小部分交代,他与生父的交集发生在命运恒定了的“三岔路口”。这个叫做福喀斯的地方,伊尔卡斯忒说,从道利亚来的路和从德尔斐来的路在这里交汇(733行),形成一个通往三个方向的道口,而每一条都是一个象征意义上的命运之路。俄狄浦斯王逃离了科任托斯,自以为远离了神谕揭示的可怕宿命,殊不知他离这一命运更近一步,他带着他的英雄血气和刚性来到这一三岔路口,
“碰见一个传令官和一个坐马车的人,那领路的和那老年人态度粗暴,要把我赶到路边”――俄狄浦斯如此描述事态的突然,“态度粗暴”是老国王自己铺上了走向死亡的毯子,这也正如《海边的卡夫卡》中杀猫人一样,剧情发展中就交代了“弑父”的必然理由。再者,除了理由,俄狄浦斯王的王者之气使他毫无悬念地“把他们全杀死了”,虽然俄狄浦斯王自知这是“不相称的代价”,但悲剧的一半确实由于双方的原因及共同缔造下完成了。
在不知情地完成神谕中“弑父”的命运后,俄狄浦斯王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顺势与忒拜城失去国王的王后结为夫妇,于是王权忤逆了宗法,母亲替代了妻子,三岔路口竟然成为了一切乱伦的开始,也可以说,三岔路口成为了一种宿归,没有可以选择,可以逃离的路。
对于弗洛伊德从这一悲剧中所得的“弑父娶母”的精神分析等,已有诸多大家进行了深度挖掘,本文将着重于探索《海边的卡夫卡》在继承这一母题时采用的手法及原因,那么村上春树注入主题中的东方元素究竟是什么,又何以引领文章发展,替代原型人物呢?
二.《海边的卡夫卡》弑父娶母母题的文本表现分析
正如俄狄浦斯王在三岔路口杀死了国王拉伊俄斯,虽然他有着不知实情的托词,卡夫卡也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杀死了父亲田村浩一,而在弑父的叙述中,卡夫卡的“弑父”是由他的分身,也是全篇的另一主要线索主人公中田全程实施的,中田杀害田村浩一的同时,少年卡夫卡的T恤衫沾染上了来路不明的血迹,不难得知这实际上是村上春树设计的明显的暗示――杀害父亲田村浩一的,不是别人,正是远在甲村图书馆的儿子卡夫卡,即使彼时少年只是不省人事地从树林中醒来,或者说,也是中田,但他在战争结束后就只剩下一半影子,连他自己也知道,“中田我替一个应该在那里的十五岁少年杀了一个人”,是为了使许多事情“恢复其本来面目”而不得已为之。
《海边的卡夫卡》本质追随了《俄狄浦斯王》的神谕情节,因为卡夫卡的父亲早有先知:“你迟早要用那双手杀死父亲,迟早

“弑父娶母”主题的东方式转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泥巴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8-08-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