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历程、问题与对策.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历程、问题与对策
[摘要]通过总结分析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相关文献,探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程、问题和对策。研究结果:京津冀发展包涵概念萌芽、思路确立、规划实施和战略提速四个阶段,并且京津冀良性发展应处理好三地关系、加快交通网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等。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历程;问题;对策
[DOI].
1 京津冀经济发展历程
概念萌芽阶段(1985―1995年):关于京津冀区域发展相关概念最早是1982年北京首次城市规划中的“首都经济圈”。1986年,李瑞构思“环渤海经济区”的设想,当时设立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为地方政府搭建沟通平台。1992年,“环京津”和“环渤海”的两环概念在众多学者的论证后,引起了河北省委的关注。1995年,贾庆林提出“首都经济”。在此阶段,围绕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思路频频出现,但均没有真正跨越行政藩篱也未在实践上有所突破。
思路确立阶段(2000―2009年):2000年?稍涸菏俊⑶寤?大学吴良镛教授初次提出“大北京”概念,范围涉及京津和冀北地区,即京津唐和京津保。2001年,其主持的“京津冀北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
”(简称“大北京规划”),通过地理空间的集中和扩散来解决城市发展问题。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河北廊坊召开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达成“廊坊共识”,标志着正式确立了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随后“环京津贫困带”“京津冀都市”“大首都特区”等概念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
规划实施阶段(2010―2012年):2010年,河北省倡议打造“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同时,北京则提出“首都经济圈”,标志着从概念设定阶段进入了规划实施阶段。随后2011年的全国两会的政府报告中“京津冀都市圈”的提出替代了“首都经济圈”,预示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着力打造首都经济圈的同时,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2012年3月,首部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报告(2012)》发布,标志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战略提速阶段(2014年至今):2014年2月26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这一举措使其成为继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之后的第三经济增长极。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强调京津冀三地在交通、生态、产业率先取得新突破。《纲要》规定以首都为核心,在交通布局、产业转型、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有所突破或重大进展,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格局,标志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入提速阶段。
2 京津冀发展问题
首先,三地行政壁垒是根本问题。在地理空间结构上,京津冀区域区别于长三角、珠三角的市场经济属性的特殊性在其浓厚的政治属性,并借助地缘临近形成以北京市为中心的高度政治辐射区。京津冀都市圈中,京津冀三城在行政上具有鲜明的等级特征,即各地之间城市等级存在客观上的不平等,北京市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决定了其在京津冀发展中的主导和决策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天津市与河北省在各项工作中只能配合和辅助。另外,与北京市的城市距离天津市比河北省更具有地缘优势,这样在发展的过程中间接造成津冀之争的同时严重阻碍人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历程、问题与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8-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