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美丽与悲哀》看川端康成的日本传统美意识.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美丽与悲哀》看川端康成的日本传统美意识
摘要:川端康成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世界文坛大师,也是典型的日式作家,其作品一直以日本传统的物哀美意识为主基调。本论文将通过解读《美丽与悲哀》中所展现的唯美意识来探究川端康成作品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川端康成;《美丽与悲哀》;美意识;悲哀;虚无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4-0104-03
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向来以唯美著称,他总是以简洁、淡雅而又极其细腻的文字描述着一个个纯美或凄凉的故事。川端展现出来的美大多立足于日本传统美意识,以物哀为主,兼具风雅和幽玄。物哀是日本人的一种独特的审美方式,它以悲哀为主,但是又包含着比悲哀更加广泛的元素,有同情、哀伤、悲叹、赞颂、怜惜等诸多情感。川端康成的创作中大多是将这种情感寄托于他笔下所描绘的女性们,通过她们将自己的美意识展现于读者面前。《美丽与悲哀》也是一部具有典型日本物哀美的作品,这种美主要体现在悲哀美和虚无美两个方面。
一、“美丽与悲哀”的故事
《美丽与悲哀》发表于昭和36年(1961年),是川端康成先生后期的代表作之一。全篇情节简单、线索清晰,主要描述了由多年前的一段不伦之恋而引发的故事。故事从小说家大木年雄年末时前往京都听跨年钟声而展开,其实他此行还有着另外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为见一下阔别多年的旧情人上野音子。当年的少女音子与已有家室大木发生了不伦之恋,但他们的孩子出生未久便已夭亡,音子深受打击而神经错乱,在多次自杀未遂后,最终只得同相依为命的母亲一起搬去了京都。分别后的大木却把这段经历写成小说《十六七岁的少女》,并获得成功。时过境迁,20多年后,中年的上野音子在绘画方面已小有名气,并收了一名来自东京的美丽女弟子――坂见庆子。庆子外表妖艳,性格奔放,来京都前就对音子有所景仰,几年来两人一直形影不离地幽居寺庙作画,也逐渐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感情。在得知音子年少时期的悲惨经历后,她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报复大木一家。于是庆子以自己的美貌先后勾引了大木年雄和他的儿子太一郎,可是在与太一郎同游琵琶湖时却发生了溺水事故,最终太一郎葬身湖水中,庆子伤心至极。
二、悲哀美
上野音子在故事中应该是真正的主角,作者笔下的她温柔、美丽、文雅、端庄,无论是少女时期还是中年时期的音子,都是女性美的化身。当时还只有十六七岁的她,天真烂漫、感情真挚,不顾一切地爱着已有妻室的大木,这种
“狂热的爱”一直持续了20多年。她在失去孩子后曾几度自杀,精神几近崩溃,又惨遭大木抛弃,仍能坚守这份爱情,在川端看来,这样的爱是至美的,也是至悲的。作者在描写音子和她的画时也多次用到了悲哀一词,音子画亡母的肖像画时,在画中她的脸和母亲的脸是重叠的,“看到这幅画,音子眼里含有别人也许看不出的悲哀”[1],或许画这幅画时的音子是边画边思念着自己的母亲,同时还想着自己以前的一切,怀念着自己的悲恋,她把心全都“融汇在笔端”了。音子准备创作的另一幅画是《婴儿升天》,作者认为也许音子想画的不仅是早夭的婴儿,更是自己对大木爱情的本身,是一种远离现实的梦幻,也是一种纪念。这种情感隐藏在她的心灵深处,让人感觉到一种悲哀至极的美。描写茶园写生的那段也是如此,与大木之间的爱情已破灭,和母亲一起离开东京躲避到京都,数次往返于

从《美丽与悲哀》看川端康成的日本传统美意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8-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