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唐朝县令有多忙
【摘要】县制是唐王朝国家政体最为基层的政府机构,处于基础和基石的地位,是王朝国家治理和社会控制的最前沿政权堡垒。王朝国家政令政务与各项制度最终能够落实,推行于基层社会,依托的正是县制官司的具体实施,从而实现社会基层治理,进而实现国家治理。
【关键词】县制唐朝选任训导考核问责【中图分类号】D92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代从秦汉到明清的帝制王朝国家时代,县制一直是国家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基层的权力机构,保持了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成为国家政治制度安排的重要构成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体现出相当高的制度文明成就。继秦汉之后,县制在唐朝尤其是唐前期发展到了更加完备的水平,可视为整个帝制时代县制的代表。油画《唐律疏议》县制官司的职掌职责是十分繁重和具体的
唐王朝制定有完备的国家行政法典――《唐六典))c这部法典对“京畿及天下诸县令之职”作了详细规定。此外,唐王朝的法律有“律”“令”“格”“式”四种形式,也有对县令职掌的明确规定。现根据《唐六典》和唐朝法律的有关记载,县制官司的主要职掌职责如下:
一是“皆掌导扬风化,抚字黎氓,敦四民之业,崇五土之利,养鳏寡,恤弧穷,审察冤屈,躬亲狱讼,务知百姓之疾苦”;“每岁季冬之月,行乡饮酒之礼,六十以上坐堂上,五十以下立侍于堂下,使人知尊卑长幼之节”。这主要是社会管理方面的职责,包括思想教化,安养百姓,发展经济,重视农业,访贫问寒,审理诉讼冤屈,宣扬尊卑观念,维护等级秩序和伦理,了解掌握百姓家庭生活状况和社会发展状况等。
二是“所管之户,量其资产,类其强弱,定为九等。其户皆三年一定,以入籍帐”。这是户等确立和登记职责。县制官司要根据治内各家各户资产的多少,确立为从上到下的九个等级,并登记入各户户籍之中。这个工作,每三年进行一次,目的是根据各户户等高低征缴多少不等的资产税――“户税”,交纳数额不等的铜钱,是国家财政收入中货币的重要来源。九等户等由“县司注定,州司覆之”,即由县级官司具体确立和登记,再由州制官司负责审核。
三是“若五九(谓十九、四十九、五十九、七十九、八十九)、三疾(谓残疾、废疾、笃疾)及中、丁多少,贫富强弱,虫霜旱涝,年收耗实,过貌形状及差科簿,皆亲自注定,务均齐焉”。这是人口资源调查、赋役征发、社会管理方面的职责。具体来说:县制官司要调查掌握治内各家各户人口的组成、年龄状况及其变化,特别是户内男性人口的年龄状况及其变化。这与国家赋役制密切有关。国家赋役制主要是租庸调(赋税)制和徭役制,它规定,21岁到59岁的成年
“丁男”负担国家赋役;不到21岁的16岁至20岁的“中男”以及年龄更小的“小男”等不需负担;到了49岁来年就50岁的丁男则可交纳一定数量的“庸”来代替服役,当时叫“榆庸代役”,负担有所减轻;到了59岁来年就60岁的丁男因达到“老男”年龄将不再负担赋役;到了79岁和89岁的老人即将年满80岁和90岁要享受国家有关“耆老”的优待。所以对于“五九”年龄的变化情况,县制官司要及时掌握,登记入户籍之中。残疾、废疾、笃疾等所谓“三疾”人口,也不负担国家赋役并享受一定的优待,县制官司也要掌握登记这一部分人口的情况。掌握登记人口资源变动情况的工作重点,是对成年“丁男”以及即将成年的“中男”的掌握,即所谓“中、丁多少”,因为这些男性人口是国家赋役的承担着
你知道唐朝县令有多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