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崩溃.doc


文档分类:金融/股票/期货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崩溃
一、长银破产
1、11月危机
1997年,日本银行危机开始显现,破产危机报道的热门是北海道拓殖银行,盛传其发生经营危机,拓银的存款逐步减少,同年10月减少了3万亿日元。在同一时期,三洋证券公司因设备投资过多而陷入经营危机,山一证券公司因使用营业特别基金保证客户利益以及不断专家赤字,发生巨额帐外亏损。三家公司的资金周转都遇到困难,只能依靠超短期资金维持周转。
1997年11月,三洋证券公司因无法偿还短期资金申请破产,引起短期借贷市场强烈震动,造成短期资金市场拆借困难,拓银受此影响资金无法周转,被迫关闭。山一证券也同样因为资金短缺而被迫自主停业。自11月起在4个月当中,全国的银行贷款减少了12万亿日元。日本企业无法融资,只好出售手上的银行股维持资金周转。银行股开始被大量抛售,此举瓦解了银行与企业相互持股关系。
2、市场猛攻
1998年6月,长银在投机基金、外国证券公司和集团投资者的猛攻之下,被逐出市场。
长银在1998年六月受到市场攻击,起因是
6月5日《现代》月刊发表的预测长银破产的长篇报道。这篇报道通过有价证券报告和具体事例进行详细分析。语言长银破产已迫在眉睫,相当具有说服力,据传此文章出自某著名金融专家之手。尽管长银迅速作出解释,但以这篇报道为开端,长银股票被大量抛售,股价开始下滑。这是事情发展出现巧合,在4天之后,长银沃巴格公司一举抛售了150万股长银股票,据说是受客户委托。虽不知客户身份,但可以肯定是外资证券公司。大宗的抛售消息立时传遍市场,从而诱发了长银股的大规模抛售,成交量高大2900万股,是前一天的30倍,股价比前天下跌41日元,至140日元,市场终日忙于长银交易。
长银沃巴格公司是长银与瑞士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的合资公司,也承担长银认为最重要的投资银行部门核心业务的证券公司。公司自6月1日刚开始营业就大量抛售长银股票是重要的市场信息。
17日,戈德曼﹒撒克斯公司、摩根﹒斯坦利等美国证券公司分别委托抛售270万股和390万股长银股票,造成长银股价一举跌至120日元。
18日,祸不单行的时候开始了,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把长银的劣后债券评级一次降低了3级,定为投资风险最大的级别。因此长银股票到了崩溃的地步,断绝了恢复的希望。不可思议的是
“长银危险”、“政府不救济”之类的谣言在国外广为流传,诱发长银股票的巨额抛售。
19日,共同社报道说有实力的政治家表示:在政府主导下,长银将于日本债券信用银行合并。事后证明这是一条误报。但是,《东京新闻》、《产经新闻》以及许多地方报刊都以头条新闻报道说:长银已经无法自主重建,在此流言影响下,长银股价进一步重挫,东京和大阪交易所的交易中心一直都是长银股。共同社发出误报的当天,仅一个上午长银的股价下跌30日元以上,跌破100日元。两个交易所为了确认两行合并的消息,宣布停牌调查。当晚,长银副行长召开记者发布会,声称合并消息不是事实。但机构屠戮长银的尖刀已经磨快,任何解释都无异于自取其辱。
三天之间,必杀的三剑,一剑已然封喉,何况三剑。
二、机构绝杀长银的背景和方法
自1997年开始,大藏省银行局发生了一系列丑闻。几乎所有精通金融干部都离职或调动,金融行政能力大为削弱。又赶上银行局于6月22日成立的金融监督厅办理交接,金融行政出现空白时期。此时的银行都在忙于26日召开的股东大会,无暇顾及与长银的合并,银行的企划部门也出现空白时期

投机基金和外国证券公司恰恰就是利用这个空白时期抛售长银股票。国际性大银行长银如果倒闭,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会引起金融不稳定。大藏省在舆论的激烈抨击下,无力制定长银的对策。因此,银行行政的中心转移到国会。当时,政府和执政党由于面临参议院选举,认为当务之急是阻止市场的攻击,防止长银倒闭。为了拖延时间,政治家们向记者公布了各种合并猜想。然而,政府的挽救行为在
“大鳄”们的眼里是天真可笑的。
机构攻击方法
投机基金的经营者企图靠倒卖银行股牟利时,首先寻找有可能成为猎物的银行,在股票借贷市场通过支付高租金借用这家银行股票,它们在市场上可以自由自在的操作租来的股票。
同时,他们广泛的传播这家银行有危险的流言,为经济杂志提供特殊情报,让他们撰写这家银行行将破产的报道。于是,世界级的信用评级公司十分“配合”地开始调查这家银行,降低其信用评级。投机基金的经营者瞄准时机,抛售这家银行的股票,诱导集团投资者抛售。
就这样,长银股按照巧妙的顺序出现了暴跌。执政党的政治家们企图通过透漏长银合并的小道消息支持长银股价,但由于市场力量很强大,其效果适得其反。
长银在市场的激烈攻击下已经失去信用。同时,长银的金融债券市场价格进一步下跌,大大低于发行价格。集团投资者根据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判断购买哪种债券,美国的评级机构如果把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崩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xingmaoh
  • 文件大小300 KB
  • 时间2018-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