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精).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
一、说唱音乐及历史沿革
说唱音乐,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用说、唱及表演来讲述故事的综合艺术形式。说唱音乐与民歌、戏曲同为表演艺术,都以歌唱为主,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区别。民歌产生最早,而说唱音乐是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形成晚于民歌;戏曲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又吸收了说唱音乐的某些元素。
中国的说唱音乐历史源远流长,在周代即已萌芽,可追溯到《荀子?成相篇》。汉代乐府诗中的《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叙事诗,南北朝的《木兰词》,也可以说是一种早期的说唱形式。曾出土的汉代“说书俑”,生动地表现了汉代说书的形象。而说唱音乐的正式形成一般认为是在我国的隋唐时期,以寺院里的“变文”为标志。到宋、元时期,说唱音乐进一步发展,达到到成熟的阶段。明、清时期说唱音乐发展到鼎盛阶段。
二、宋、元时期历史文化背景
宋、元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渐发达,城市兴起,人口的集聚,市民阶层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为市民音乐生活提供了基础,也为说唱音乐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宋元时期城镇里的瓦子勾栏为说唱艺人提供了专门的、固定的演出场所。“书会”的盛行以及文人参与唱本编写等,使说唱音乐达到了成熟阶段。
三、宋、元时期说唱音乐的主要形式
宋元时期说唱音乐的高度发展,创造出一些新的形式,较为重要的有陶真、鼓子词、诸宫调、唱赚、货郎儿等。
(一)陶真
陶真起源于北宋,盛行于南宋、金、元,它是流行于农村的一种说唱艺术。其歌词通俗易懂,多是七言句式,音乐是上下两句反复吟唱,伴奏乐器主要用琵琶和鼓。宋代演出陶真的人大多是“路岐人”,且多为盲人。陶真到明清时还很流行,一般认为是明清“弹词”的前身。
(二)鼓子词
鼓子词流行于宋代,一种由散文的讲说和曲调轮流相间反复说唱的体裁,以唱为主,因起原始形式以鼓作伴奏乐器,故称作“鼓子词”,后加上丝竹乐伴奏。其音乐简单,仅用一首曲调反复吟唱。
鼓子词有一种只唱不说、结构简单、无故事情节的形式,反复用一个曲调分别吟唱一年四季或十二个月景色的,如宋欧阳修《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另外一种是说唱性的叙事性鼓子词,说与唱相间来叙述故事,现存的有北宋赵德麟的《崔莺莺商调蝶恋花》。
(三)诸宫调
诸宫调产生于北宋,由泽州民间艺人孔三传首创的一种大型的说唱艺术。它的发展盛行于南宋、金、元,把我。
诸宫调名称的由来,是因其由不同宫调的许多曲牌连接起来,具有宫调的多样性。音乐由多套曲牌组成,每套曲牌使用一个宫调,不同的套曲其宫调也各不相同。这种多套曲、多宫调的运用,不仅造成音乐色彩上的对比,也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所用伴奏乐器主要有:鼓、板、笛,有时也用琵琶等弦乐器。
诸宫调主要是由于它汲取了唐宋大曲、曲子以及当时北方流行的民间音乐。宋元时期的诸宫调作品大多已经散佚,《西厢记诸宫调》是目前所见保存最为完整的诸宫调作品,不仅存有全部文字,并有三分之一的乐谱保存在《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
《西厢记诸宫调》作者董解元创作,所以又称为《董解元西厢记》,简

论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itu333131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