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江苏民歌《杨柳青》的艺术特点(精).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江苏民歌《杨柳青》的艺术特点
一、扬州民歌的艺术特色
扬州民歌是江苏民歌的代表之一,它以独特的乡土气息,朗朗上口的旋律而广受欢迎。随着当今社会文化艺术的不断发展,扬州民歌也越来越被全国各地的人所熟悉。扬州民歌在扬州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地位。从秦汉时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扬州民歌都在不断的充实,不断的演变发展。
扬州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种题材。和其他民歌一样,扬州民歌的语言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广为流传。但各地的民歌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扬州民歌有着它独特的艺术特色。首先是它的方言,这是各地民歌都不一样的。方言是民歌的典型特征,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从方言来判断一首民歌属于哪个地区。其次是他独特的生活内涵。一首民歌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生活,民歌中很多用词都是和生活紧紧相关的。山区、水乡或者高原地区,他们的生活总会反映在民歌上。扬州是个鱼米之乡,小河特别多,所以扬州的民歌常常得以和水联系在一起,如《拔根芦柴花》、《数鸭蛋》、《撒趟撩在外》等等。
二、《杨柳青》的音乐特点
(一)歌曲简介
《杨柳青》是江苏省扬州市的一首独具特色的民歌,它的旋律明快而又活泼,节奏简短而又跳跃,填词热情洋溢又不乏幽默风趣,是扬州最受欢迎的民歌之一。虽然篇幅较之于一般歌曲来说,稍显简短,但因其独特的乡土气息以及歌曲中所展现出来的农民在乡间快乐劳作的情景而被广泛流传。这首歌具体的创作年份已不得而知,大约是来自清朝,后经多年的改编而成。在民间,当农民们在田里劳作时,这首歌就会成为他们消减疲劳的良方。
(二)音乐技法分析

以国外的旋律分析法来看,《杨柳青》是一个四个乐句的一段体歌曲,为非方整性结构。前三个乐句都是6个小节,第四乐句只有五个小节。每个乐句稍长于一般歌曲,四个乐句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从其填词来说,《杨柳青》又是一个带有衬腔补充的民间二句体乐段。歌词的内容主要在前两句中,而后两句基本是由衬词组成的,这是民歌独特的形式之一,很多民歌都具有这样的衬词。

《杨柳青》是一首典型的扬州小调,其节奏轻快,运用了很多切分和十六分音符,使歌曲形成了轻快、活泼、的风格特征。而它的唱词运用了大量的衬词,使得整首歌曲在演唱时具有幽默、风趣的风格特征。此外,该曲是用扬州本地的方言来演唱的,特别具有扬州的乡土气息。配合描写田园风景的歌词,充分体现了这首小调的劳动气息。
三、《杨柳青》的演唱
(一)发声方法简述
首先,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而不是传统的自然胸式呼吸方法。用传统的自然胸式呼吸方法来演唱时,会感觉声音有些许“飘”,而这种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会让你在演唱时的声音更加结实,更有着力点。这首歌的的节奏较快,因此,换气是非常重要的。在什么位置换气,如何换气都要在实际演唱中慢慢去体会,去琢磨。
(二)方言的探索
这首小调全曲都是由扬州的方言来演唱的,因此对扬州方言的探索对演唱这首歌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扬州本地的方言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都存在。在平声当中要注意的是经常把一些阳平读成阴平。如:“白”字应该读成阴平。不仅如此,很多字的声调在扬州话中都会读成阴平声。如歌词中的“早”、“下”、“露水”、“麦”、“叶子”、“有”等字都应该读成阴平声。这也造成了扬州方言比较轻柔的特点。另外

浅析江苏民歌《杨柳青》的艺术特点(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azhan33373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1